心诚好善一生常乐
【原典】
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
【张氏注曰】
无所不通是谓神。人之神与天地参,而不能神于天地者,以其不至诚也。
【王氏点评】
疏远奸邪,勿为恶事;亲近忠良,择善而行。子胥治国,唯善为宝;东平王治家,唯善最乐。心若公正,身不行恶;人能去恶从善,,永远无害终身之乐。复次,志诚于天地,常行恭敬之心;志诚于君王,当以竭力尽忠。志诚于父母,朝暮谨身行孝;志诚于朋友,必须谦让。如此志诚,自然心合神明。
【译释】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乐善好施,最明智的生活之道莫过于诚心待人。
善良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暖人的一缕光辉。
爱默生说:“此生最美妙的报偿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没有不帮助自己的。”
有一个人想去看看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嗷嗷叫。原来他们用的筷子有一米多长,虽然争先恐后夹着食物往自己的嘴里送,但因为筷子太长,谁也吃不到。
他又来到天堂。天堂的人个个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同样的饭,同样一米多长的筷子,不同的是天堂的人互相喂着对方。
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看透事物的本质
【原典】
明莫明于体物。
【张氏注曰】
《记》云:“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如是,则万物之来,其能逃吾之照乎!
【王氏点评】行善、为恶在于心,意识是明,非出乎聪明。贤能之人,先可照鉴自己心上是非、善恶,若能分辨自己所行,善恶明白,然后可以体察、辨明世间成败、兴衰之道理。复次,谨身节用,常足有余;所以衣食,量家之有无,随丰俭用。若能守分,不贪、不夺,自然身清名节。
【译释】
明智,莫过于明辨事物是非,看透事物的本质。
人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那样就有可能把握不准是非,看不透祸福得失,也会错过许多值得我们拥有的东西。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的、孤立存在的,同一样事物会以不同的面目呈现出来,你能看透背后的本质,就能避凶趋利。
“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理,聪明人善于从吃亏中学到生活的智慧。生活中此类事很常见,有时看似吃亏的事反而是获得更大利益的前提和资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