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事有轻重缓急

事有轻重缓急

作者: 阿七G | 来源:发表于2016-07-17 22:12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的话:这篇文章是作者个人的工作经历, 只是对工作中一些事情的个人看法,仅此而已。
医改到今天,我有幸担任过两年的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负责人,密切地接触了诸多承担此项工作的人员。网上一搜便可知公共卫生工作的庞大与繁琐,因此按工作人员数量,这个科室占据了乡镇卫生院的半壁江山。
这两年,是我参见工作近20年来压力最大的两年。虽然远离了临床诊疗的风险,但是工作的琐碎与多数工作人员没有医学基础知识,做事情更是不知事有轻重缓急,足以让人抓狂。关键的工作不扎实,可以在纸面上解决的部分,反而过多的浪费精力。我以为“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可以改变人员的工作态度,结果不奏效,自己的工作意图屡次得不到落实,大环境又不是我一人能改变,只能退而避之。
今天离开那个工作岗位,回头反思,更是清晰地认识到这个事有轻重缓急的重要性。
任何一项工作,看起来无论有多么地复杂必定有关键性、基础性的部分,这一部分工作不管多么难解决,需要耗费多少精力,需要多少专业人员支持,都要紧紧抓牢,落实到哪个环节都不能打折扣,这部分解决了后面的工作才不会没有根基,日积月累的工作成果才不会一夜之间推到重来,其他部分自然会分崩离析,顺利得以解决,这就是“重”;有的部分看起来细致啰嗦,也许有两个工作有耐心的“熟练工”就能解决,并不需要专业知识,这就是“轻”;同样的工作摊在案头,有迫切需要解决的,今日事务必今日毕,这就是“急”;也有因主、客观等各种因素反复强调的部分,需要的或许只是部门管理者的口头态度即可,这就是“缓”。
分得清轻重缓急,才可以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让自己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但耗费自己的精力,甚至有时候连基本的岗位职责都不能履行。
在做事情之前,分一分轻、重、缓、急,发挥出专业素养,找到合适的工作方法,按这轻、重、缓、急去解决落实,何愁没有好的结果呢?

相关文章

  • 事有轻重缓急

    写在前面的话:这篇文章是作者个人的工作经历, 只是对工作中一些事情的个人看法,仅此而已。医改到今天,我有幸担任过两...

  • 事有轻重缓急

    一直都知道“事有轻重缓急“这个道理,也知道”重要且紧急 > 重要不紧急 > 紧急不重要 > 不紧急且不重要“这个任...

  • 事,有轻重缓急

    昨夜睡晚了,早上起得迟。贵姐打电话让坐她车,小开心一下。到公司师傅说吃了她东西没洗碗,我接着一句“是的,忘记洗碗啦...

  • 书生救火——事有轻重缓急

    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讲究时效,分清主次。如果一味地按照规矩礼仪做事,只会误事。 事有轻重缓急,事有轻重缓急,每次...

  • 事有轻重缓急,你客观?

    昨天周五,今天周六,现在是早上3点21分。 我刚看完《大明宫词》的第五集,这集中爆发了三位皇子之间因同去治水而引发...

  • 《大学》

    继续说《大学》,“物有本末”,是讲事物的轻重缓急,我们要知道何为本、何为末,才好区分轻重缓急。接下来讲“事有终始”...

  • 高效竞争力课程分享03时间线

    事有轻重缓急。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去做好重要不紧急的事。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

    习惯三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 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判断出事情的轻重缓急,只是践行起...

  • [100天行动-鱼与漁与隅]#025:事件-轻重缓急

    中国有句俗语:事有轻重缓急。 事件除了按时间地点分类外,还可以按轻重缓急分类。 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以轻重缓...

  • 《成事的时间管理》总结3

    理清重点,拒绝瞎忙 俗话说:事有轻重缓急 “轻重缓急”这四个字大概包括四类事情: 1、紧急且重要的 特征:动作性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有轻重缓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lp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