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去》不是一部十分流行、热闹的那种言情小说,它只是两个恋人之间日常生活的点滴,只是两个老人间关于爱情的共同确认。当然,其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表达《越过山去》和一般的言情小说在我心里的那种本质性差异的话,我想把后者比作可口可乐,而把前者比作一杯清茶。
可口可乐是很刺激的,它入口就是那种尖锐的味觉刺激;相反,清茶温和。含一口清茶在嘴里时,不会觉得有什么异常的感觉。仔细识别,会感到它柔软、淡苦又微甜。它的确无法一下子让你的味蕾亢奋地警觉起来,但它来得慢,走得也慢,它会引着你慢慢去品它——用你的记忆,用你的经验,用你的欢乐,用你的痛苦。末了,等一杯清茶喝完后,你会发现你所经历的绝不仅仅是一次由“口渴”到“解渴”的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其实你的心灵会增加一些东西,当然也可能会减少一些东西——就这里谈论的话题来说,增加的是对生命、爱情新的体会和感受,减少的是对肉体之欢、感官刺激的偏执。
我当然不否认,在爱情的领域里,可口可乐式的刺激是诱人的。并且,我也不否认它存在的独特价值。在美好而生命的活力蓄势待发的年纪,两个年轻的身体、两颗年轻的灵魂之间激烈碰撞,而终于融合。谁能否认这是人生里一种最值得去体验的内容之一呢?谁又能否认这是爱情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呢?在许多问题上,现代人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持多元的观念。在爱情这个似乎最难用现代知识体系来描述的领域里,我想,更是也更应如此。
不过,我还是要说,在我的理解里,一个人一生的爱情经历中只有可口可乐式的爱情还是有缺憾的,因为对应着“年轻”、“欲望”、“激情”、“荷尔蒙”、“身体”等词语的这种爱情,它过于短暂,它甚至是每个人的本能。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如果一个人还要进一步生活下去,还渴望步入、徜徉于爱情里更深远、本质的内容的时候,他大概会开始感到可口可乐的内容还是过于单调了,太轻飘了,太多泡沫了……在这个时候,如果他对自己的人生还有一些省察,我想他又会类似本能地想喝清茶的。我想,这应当是人类在满足了肉体之需、声色之欢后的一种心理需要。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心灵似乎和身体一样,也会饿,会冷,而清茶式的爱情,便是一种心灵所需的填饱肚子、抵御风寒的食物和衣服。
关于爱情,马尔克斯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性只是还没有得到真爱的人的一种自我慰藉罢了。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我想说的全部关于爱情的内容。
读《越过山去》,我读出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爱情方面,我收获了更多在此之外的。
书的前八部分像一本特殊的“爱情漫画”。有的漫画,是大出哲先生的手绘图,只有图,没有其他;而更多的是“图文并茂”、“一图一文”的形式。
单看手绘图,大概没有人能想到这出自一个老人之手。手绘图是童稚化的风格,可爱、天真、单纯、幻想,似乎完全符合一个小男孩的思维方式,说它们出自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对于我来说,这却是容易接受的。其实,问题很简单,大出哲老人只是守住了自己的天性罢了。天性本来不难保持,只是现在的人在经过了家庭、学校、社会的“培育”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天性,甚至因为过早地受这种“培育”,从不曾有过关于自身天性的“记忆”。
再说那些为手绘图配的简短文字吧。读完全书不难发现,文字的内容大多是大出哲、寿美子夫妻二人的日常对话,琐碎,平常,没有文学作品里的所谓“结构”、“修辞”、“表达方式”、“叙事策略”……它就是你在教室里和同学说的那些话,它就是你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说的那些话,它就是你和好朋友说的那些话(当然,话的内容可能不一样,但是方式一样,都是生活里的朴素方式)——总之,它就是生活里活脱脱的语言,几乎没有经过打磨、润色。作为一个还算读过一些文学经典的人,读到《越过山去》这样一本“书”,(事实上,我只是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名词来称呼《越过山去》,只能仍旧称它为“书”,因为和其他所有“书”比较起来,它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我迷糊了。
让我犯迷糊的是,读《越过山去》时,我过去所有的阅读经验和方式都没用了,它是一个全新的“文本”。我不知道怎样评价这样一本书。怎么评价?说它好还是不好?都不行,好像没有好坏可言。这是人家的生命,这是人家的生活,这是人家的爱情,评一个人的书还可以,评一个人的生命、生活、爱情,我有资格吗?我配吗?看这本书,我只能敬畏,只能感动,不敢有或者说是失去了评价的能力。
然而,我还是必须得说点什么。既然无法评价,不可评价,那我就不评价它。(我想,大出哲老人在整个写作、绘画过程中也从没想过别人怎样评价)我试图搞明白另一个问题,这样的书,它的意义在哪里?
在我看来,《越过山去》的意义不在于对人类世界的爱情进行诠释和指导,(尽管客观上说,它很有可能已经并仍将起到这样的作用)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对大出哲和寿美子来说,他们之间的爱情以一种自我确认的方式获得了自身的永恒,即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他们越过山去在山的那一边又相遇了。
原谅我不得不单独说说全书最后的第九部分。
这一部分名为《后记:病院日志》,是夫妻二人最后相守的日子里,大出哲老人记下的日志,记述的大多是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如何照料病重的妻子。在这里,妻子身体不适的每一个细节都被一一如实记下。读这一部分时,我感到了冲击,这种冲击甚至引起了我的身体反应——我感到耳根、脖子、后颈颤栗似的发麻。我一边读一边不断问自己,这对老人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深重的、怎样刻骨铭心的感情?它能让两个老人如此相互依赖,相互顾惜,相互缱绻,相互支撑。爱情还能涵盖这种感情的全部内容吗?显然不能。我甚至觉得,在这种情感面前,血浓于水的亲情也褪色了几分。我感到大出哲、寿美子间的感情已经超出了尘世生活所能界定的范畴,他们已经达到了灵魂的彼此认同、交流,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灵魂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我一直有一种幻想,那便是在我们这个惯常的世界之上,应该还有一个我们还无法经验和把握的世界,那里住着不死的灵魂,而只有少部分人会被另一个世界选中,这样的人往往有一种怪异——他们爱这个世界,他们又同时感到这个世界与自己毫无关联。也许这种“毫无关联”感也正印证了他们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
你已经猜到了,没错,大出哲和寿美子就是我说的这种人——山那边的人。
2018年5月13日写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