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的是关于痛苦,没有写完,可能是因为太过痛苦了。
最近一段时间,好了一些。可能是因为终于发现,我的痛苦既于他人没有任何意义,又于自己没有任何好处。我总是能在痛苦万分的时候找到出口,以前我以为是我的幸运,总是在凄楚无能的时候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后来慢慢发现,得到帮助可能是因为真的可怜。
我觉得我现在厉害了一些。以前痛苦的时候,感觉上撕心裂肺,行动上仓皇无措。现在痛苦的时候,接受这是一个必然,也是一个过程,接受主观感受和客观认知坦然分离,坦然共生。
我现在觉得自己厉害了一些,有一半功劳来自于看书,与我来说非常有帮助。在我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个方面,书解答了很多困扰我的问题。比如在理解这个世界的是非对错,理解问题、答案、方法在时间、空间上的近乎无限的可能性上。就好像《三体》中实验对于基础物理堙灭式的论证。人类的存在和物理的基础在无限的宇宙时长里都是短暂的巧合。所以,在绝对的领域上,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但是,实在是没办法,我还得在这个不是绝对领域的世界上活着。即便是我不想妥协,还是得遵守这个世界的是非对错。
不想接受现在的是非对错,其实并不是想做什么大逆不道的错事。我只是对世界定义的是非对错不认可。我想我们脑子里大部分固执的是非对错都是在认识不完全时候,在独立探索、实际验证前就被动获得,又深信不移。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被动接受着努力就有希望这样的意识。总是为了满足社会、或者资本、或者其他什么个人全能自恋的控制欲而接受着刻意强调主观、又刻意忽略客观的教化。不是有文化的人都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吗?怎么在具备权利优势的时候就翻转了呢?所以这个世界究其真实,还是强者为大。权利的强大、金钱的强大自不必说,但我实在难以企及。我能努力努力的就是追求一下心理上的强大。不知愚乐,知之而乐,得其一,皆可乐。
毛姆有一本书叫《阅读是一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对我来说,阅读更像是朝拜、求索和救赎。有点遗憾,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大学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多读一些呢?大概和《暮色将尽》里的感悟类似,对情爱的热衷逐渐退潮后,便发现其他事情越来越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