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什么?
以前是刷牙,现在是拿起手机。
上班公交地铁上最常做的事是什么?
以前是打盹看报,现在是低头玩手机。
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什么?
以前是关灯,现在是刷手机。
没错,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普遍现象,大家无时无刻的机不离手。
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变得唾手可得。表面上看,我们好像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知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不可否认,我们能够获得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且方式越来越便捷。但是信息到知识,需要经过加工,这就是思考。而移动互联网却让思考这件事变难了。
为什么呢?因为时间被碎片化了以及接收信息本身的局限性。
(1)时间被碎片化
工作的时候,看到手机有未读信息提醒,很多人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点进去看。甚至没有未读信息提醒,有些人也会习惯性的看一看手机。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平均每隔6-7分钟就会看一下手机。
大脑频繁的切换于工作和手机之间,效率可想而知高不到哪去。所以时间被碎片化了,很难有大段连续的时间专注于工作或思考问题,没有专注就很难有收获。
(2)信息的局限性
很多人每天都会从公众号或者朋友圈阅读文章,而且可能看的量也不少。但是认真想想,看了之后记得多少内容、学到多少知识呢?好像什么都没有。
我们看到的文章很多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解读出来的,它本身就带着作者自己的视角和主观色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文章基本上只是呈现了具体的某个方面,没有整体的认识。
这种快餐式的阅读,也许会让你读得很爽,但是缺乏系统化的学习和思考,学得快忘得快。
可以怎么做?
(1)给自己腾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专注于工作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把手机设成静音,并放置到远离你的地方。
(2)多进行系统性学习。不要只看快餐式的文章,可以结合你感兴趣的内容去看书、系统性的学习。就好像“剽悍晨读”的材料,是从作者自身角度理解的总结,跟你自己看书的出来的感受肯定也会有区别。文章更想一扇窗,让你看到屋子里面的东西,如果感兴趣不是一直在窗外看,而是走进屋子慢慢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