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应明的《菜根谭》写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在之前的文章分析过“如何活得自在”和“如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人会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宠辱不惊”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外界事情对我们的内心情感的影响,宠辱不惊,是他人的情感对我们内心情感的影响。
事物可以比较容易看出它的正反两面性,因为事物是客观的事实。
比如,赛文失马的故事,里面的三件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事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就能看出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但是,他人的态度却不一样,大家都是人,情感是可以相通的,因此自身的情绪很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
比如,别人夸你,你会高兴,甚至会反过来夸对方。别人斥责你,你会愤怒,甚至会反过来斥责对方。
《道德经》说: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意思是:一个人,无论受到荣宠或侮辱,他的内心都会受到震动,就像听闻自己的身体是否得了大病一样重视。什么叫宠辱若惊?受宠,是因为以他人为尊荣,以己为卑下,所以,无论是得到尊上的荣宠,还是受到尊上的侮辱,都会让人患得患失,无法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平静,这就是所说的宠辱若惊。
我们受宠若惊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这是一种分别心,正如《金刚经》所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若想宠辱不惊,就要去除内心的高低贵贱的分别心。
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这种高低贵贱的心理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从本质上讲,高与低、贵与贱都是能量不同程度,一个人能量高他就会处于尊贵的上位,低能量向往高能量,高能量的事物可以影响低能量的事物,这也恰好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所以,高能量的人对低能量的人的态度,会使低能量的人有受宠或受辱的心理感觉。
说白了,一切都是因为能量不同。
我们有荣辱的感觉,就是因为自身能量相对较低。
因此,只要我们提高自身能量,自然会消除宠辱感。
有人问,这种能量角度有什么用呢?
主要作用是两点:
1.主观上的宠辱感转化为了客观上能量的不同,主观感情无法控制,客观事物可以通过方法改变。
2.认清了本质,为行动提供了抓手,即想办法提高自身能量就可以了。
如何提升自身的能量?
一个心法:无我利他。
比如,你与马云交谈,你未免会紧张,有宠辱若惊的感觉,因为他的能量比你高出太多。
但是,你以“无我利他”心理与他交流,你就释然了,因为,你有了帮助他的心理,你的能量瞬间就提上去了。
我们都有过无私帮助过陌生人的时候,无论是施舍财物还是给问路者指明方向,这种言行合一的利他的时刻,是我们的“高光”时刻,我们的内心都会体验到能量满满,有着一种平和、欢喜的感觉。
仔细回想一些,是不是这样?
因此,无我利他的关键在于,我们本着的是由内而外帮助别人、为别人好的心理,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是“无我利他”,而不是“损我利他”,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无我利他,关键是按照规律做事,为别人提供帮助。
2.损我本质上还是有我,无我状态是不存在损益、荣辱的,况且,你本身能量就弱,再牺牲自己利益,不仅你潜意识不愿意,如果你能量没了,自己就把自己灭了。
《道德经》说: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意思是:最珍贵的是一个人能够去除外界的障碍,没有高下之分,不存得失之别,以身为道,达到无我状态,这时,他将合道而生,达到人道合一的无我状态。
若要宠辱不惊,需要有无我利他之心,而无我利他的巨大力量,远远超过去除宠辱不惊的心理。
这篇文章价值很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