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城市大学,全国各地的学子纷至沓来。他们学习着他们喜欢或不喜欢或还行的专业。
最近火热的“元宇宙”专业突然好多人去报名,有的是搞明白了真心喜欢,有的是看别人报了名了,不学习一下怕自己会被时代抛弃。还有的是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报名试试看。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一类的学子是最厉害的,通过实践来找寻自己想要的或者是也许是自己想要的。也可能是太强了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因为什么都会一些,高精尖不至于但熟练上手也是轻轻松松。
“元宇宙”专业的火热也带动了整个计算机系的火热。毕竟这个依托于现今最尖端科技的产物,实体硬件制造产业更要突飞猛进的发展。还好,像是现在的民用个人PC已经相较于往年是巨大的飞跃提升。
一旁的医学院和法学院的学子觉得“元宇宙”的人太过激动了。医学院门口人从来不是火爆但全天24小时一直都有人。知道的人明白这是医学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就是个医院呢。当然了也可以看病啦,只要你信得过需要上很多年才能够毕业的实习医生的医术。
法学院的学子一直都是低着头匆匆忙忙。今年的法学资格类的考试又是一个“最难”。好像他们年年都这吓唬自己,他们的紧张直接传染给金融学院了。金融学院的学子不承认,但是我就是觉得金融学院的紧张就是让别人传染的。年初股市一片绿的时候他们也还是匆匆忙忙。一看法学院,快考试了。金融学院的人比较全面,他们自信地觉得应该是金融包含所有的学科。凡事最后都是“钱”的问题。这是金融学院的学子们开课的第一堂课。他们开始疯狂的内卷,卷地让所有的专业都以为卷就是出路。
文史学院的开始从历史中查找“武功秘籍”试图从更“高的维度”破除“卷”文化的桎梏。自然科学院开始从大自然中探寻未知的,能够破解“卷”文化的秘密。他们相信达尔文的中心思想能够解释这一全民性的集体事件。
“卷”伴随了所有新兴的事物。各个学院的学子们都在努力的对抗“卷”。哲学院的学子说这“卷”其实一直都有。自古以来都是存在的,这些年比较明显突出可能还是因为大家的平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导致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时间很难消化完。而这种反作用力就反作用在各个行业各个方面。身在其中的人,误以为是行业要求准则提高了,于是就玩命的提高自己在规则内的业务水平。其实根本就不是,就是供大于求了。
这样的话听了让我很开心很舒服,至于对不对的,没有人在乎了。在短视频行业的海洋里能够掀起风浪的不是社会焦点就是自成一派。泛泛之辈像极了我上学时,干啥啥都不掉队,啥啥都拿不出手的样子。
等等,怎么说着说着变成了吐槽大会。这可能就是现在人们的常态吧。一方面担心自己会被时代抛下,另一方面有与时代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依旧是但是我们只要沉住气就会发现,“沉住气”——这件事情是关键中的关键。快或许就是慢,而慢可能就是快。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跑得快很重要,不要停下来更重要。
等等!怎么又开始讲道理了?“说教”可是一件让人讨厌的事情。管好自己吧,还说教。
(当质疑“说教”这件事情发表看法时,就在“说教”。“死亡循环”了。)
总而言之社会大学的专业都有人在学。火热的专业与不火热的专业,相比之下最为明显的是人头攒动。
追逐热点是共性。而热点的生产是关键技术。
吐槽:这天气是真***的热。空调还坏了!可能就是空调坏了让我觉得天气很热。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
“环境会让你对“认识”这件事本身变得不够准确。”
怎么才是最真实的呢?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