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676字 5图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不管是在工作、生活或者学习上,当我们遇到一些突发的状况或者难题的时候,我们有时候总是深陷其中,不知所措,需要靠旁人的指点才能解决困惑。
那么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面,是不是说明旁人的智商比你高,所以才帮你解决了难题?
其实未必,你其实也是可以想出办法的,只是当时有点乱,而旁人有点淡定而已。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解说:
1、案例演示
早上的时候,父亲的自行车出现了点小问题-----自行车开不了锁了。明明半个小时前还可以开锁,现在就不行了,钥匙插到一半就卡住了。
然后人就开始有点慌乱,采取了一些能想到的方式:比如换另外一把钥匙、在钥匙孔加入润滑油等等,折腾了十几二十分钟还是没打开。
然后就开始抱怨说等下如果打不开那么抬到单车修理店的话会很麻烦(单车锁住的话只能抬起后轮才能动。)
听到父亲的抱怨之后,我放下手中的书本就过去看看。拿着钥匙试了几下之后,发现确实钥匙卡在中间下不去,中间又没有什么东西堵住。
然后突然发现钥匙孔处有一条裂缝,这样子基本判断是自行车锁坏了,不用再尝试什么方法,只能拿去修了。
上了锁的自行车只能抬起后轮才能动。修车的地方离这里又远,周围没什么大车可以运送的,修单车的人也从不上门帮别人修单车。
分析了这些因素之后,抬着单车去修理这个事实基本跑不了了。
就当我“束手无策”之际,父亲出了一个主意:即使单车现在锁住了,也可以把锁给敲开,这样子就可以骑着去修单车了。
我突然焕然大悟,是啊,我怎么没想到。之前在修理单车的时候,看到过修车师傅是直接拿铁锤去敲开已经上了锁的自行车锁。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起初是父亲陷入困局,我去解,紧接着是我陷入困局,父亲帮我解。
那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子的情况呢?
2、案例分析
当父亲发现半个小时前还可以顺利开锁的单车现在开不了的时候,变得有点慌乱,然后紧接着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什么卵用。
当我们碰到一些难题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比如担心、紧张、慌乱等等。
我们大脑的通道由情绪和思维逻辑所控制。当负面的情绪开始出现并占据大脑的通道时,这时候思维逻辑是很插手的。
负面情绪占据主导的地位时,这时候我们对于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是处于下降的状态。
原本我们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分析判断能力的下降而变的不知所措,慌乱。
然后作为当事人的我们就很容易深陷其中,一边做着徒劳的动作,一边预期着如果解决不了问题时可能出现的不好的结果。
越去想不好的结果,就会加剧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进入一个死循环之中。
死循环而作为旁观者来说,他本身是作为局外人来看待这个难题。
因为眼前的难题和他“无关”,他没怎么产生什么负面的情绪,这时候他大脑的通道主要是思维逻辑(理性)所控制。
所以旁观者能够表现出沉着淡定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给出方案。
我们都知道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是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再去处理。
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当问题出现的同时,我们自身的负面情绪也跟着出来。当被情绪主导的时候,我们往往就成为了情绪的奴隶。
如果想破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怪象,关键就是要降低问题出现时自身所产生的负面情绪。
不让它成为主导,让我们的思维逻辑来主导大脑去分析判断问题。
那该如何降低或者消除那些负面情绪呢?
3、解决方案
不知道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上面说的当遇到难题的时候,大部分人是会产生负面的情绪的。
与之相对的,存在少部分人不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是产生与之相反的正面积极的情绪。
当同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不同,所作出的结果也就不同。
大部分人面对难题所采取的通常是消极的态度,盼望着要么能回避则回避,想着该如何快速解决点它。
少部分人在面对难题时,他所采取的是正面积极的态度,把眼前的难题当成是一个挑战。
这样子的一个观念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不会像大部分人那样一直预期着“如果……那么……”的不好结果。
所以,想要摆脱当局者迷的困境,就需要把每一次所遇到的难题当成是一次挑战,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然后带着正面积极的情绪状态去应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