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大事——利命仁

人生大事——利命仁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2-05-31 08:49 被阅读0次

《论语学习》90101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白话】孔子很少直言利、命以及仁。

【思考之一】孔子为什么罕言利?你是如何抉择义和利的

《说文解字》:“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春官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依此解释,有问有答名为语,无问而自己直说名为言。故“言”在此处是“无问而自己直说”的意思,即孔子主动讲出来。

钱穆先生说:“利者,人之所欲,启争端,群道之坏每由此。言利之风不可长,故少言之。”利是人之大欲,最容易引起争端,大多的事情都是因为争利所引发,讲利之风不能助长,所以孔子很少讲利。程子:“子罕言利,非使人去利而就害也,但人不当以利为心。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是利。”因此,儒学向来有“义利之辨”。《易经》讲:“利者,义之和也。”真正的利是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合作共赢。

孔子“罕言利”,罕言非不言相反在《论语》中有多处记载有言于利,也不否定对于正当之利的追求,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篇》),对符合道义的赚钱行为,孔子非但不反对,而且乐意成就。再比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尧曰篇》)等等。孔子的“罕言利”,真实的内涵是不“喻于利”,不图私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喻于利”者,计较、贪图于利,或因计其利而害于义。圣人的价值主张,乃是“见利思义”(《宪问篇》)“见得思义”(《季氏篇》《子张篇》),如果“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仁篇》)。

在孔子、孟子看来,君子或统治者、管理者,若是一味地强调利而忽视义,就会形成很大的危害。《孟子》一书的开篇,孟子回答梁惠王“何以利吾国”的问话时,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回答道:“大王!为何一定要讲到利呢?只要讲有仁义就行了。大王要是说:‘怎样使我国取利?’大夫就会说:‘怎样使我家取利?’士人和老百姓也会说:‘怎样使我们自身取利?’这样上下人人都争相取利,那么国家就会危亡了。”

反观我们自身,大多时候,一事当前都会考虑这样对我们自己有没有好处,只考虑我的工资是不是该涨了,而不考虑我该不该更多地付出,把“义”抛在了脑后。

【思考之二】如何理解命?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命:命,天之命也。《注疏》说:“谓天所命生人者也。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穷通、夭寿,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之命也。”《史记》:“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乌足识乎性命哉?”光远老师说:命,原自于天,而立之于己;且修身尽道,尽其在我者,乃可谓之命,所以“罕言”。

我们一般人讲的“命”,往往是个人的“命运”。孔子也曾说他“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即天道,因为太过高深,非普通人所能理解,所以孔子也不怎么讲命。程树德在《论语集释》中引明儒顾宪成的话说: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是说人到了五十岁就该悟透人生了,应一心一意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而行。既然是悟境,则需要去体证,多说大家则在文字上空转,没有太大的意义,有时还会引发迷信等行为,就更误入歧途了,所以就“罕言”。就连子贡这样的孔门高才都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夫子关于诗书礼乐等典籍的描述,我们可以很容易听得到,但夫子言性与天道,却是无法听到的。子贡尚且难以听闻,更不要说一般人了,足见说得不多。《雍也篇》里,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中等智慧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最高深的学问;中等智慧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最高深的学问。如果是中人以下的智慧,则不可以与中人以上智慧的人一样对其讲最高深的学问,如果讲了,非但不能理解,反而会产生误会,也就是说,有害无益。

但关键处,孔子还是要讲的。《论语》最后一章,孔子给我们留下了一道深深地思考题。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尧曰篇》),意思是不懂得天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

此外,天命还有一个内涵,就是人生的使命,这也是孔子常常强调的,比如说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也,已知之矣。”也就是说,在对于生命有限的前提下,还是能行所当行,努力地去实践自己的一则天命。当然天命也可以理解成天道运行的法则,就是整个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就是天道。孔子在《易经·系辞》里说:“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这时的孔子已经完全通达、悉知万事皆变,内心坦荡、无忧无虑。孔子五十岁知天命,到七十岁从心所欲不逾矩,率性而为,起心动念皆合道妙。

仔细想想我们的人生使命,是这样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吗?今年已经58周岁了,还想计较些什么呢?还是遵天命,顺天命,踏踏实实,把夫子之道好好学习一番,能继承多少继承多少,能传承多少就传承多少,方不枉此生!

相关文章

  • 人生大事——利命仁

    《论语学习》90101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白话】孔子很少直言利、命以及仁。 【思考之一】孔子为什么罕言...

  • 人生大事——利命仁(二)

    《论语学习》90102 【思考之三】在《论语》中,孔子谈论仁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为什么说他“罕言仁”? “仁”在《...

  • 子罕第九 9.1

    9.1 原: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孔子很少讲利。许命,许仁。 记:“命”很难讲,什么是“命”?一般都说是“命...

  • 论语学习第188天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按钱穆先生的新解,“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言利,只赞同命与仁。 解读:...

  • 极简《论语》—中国人应当会背诵的名句-《子罕第九》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言利,因利害义;罕言命,因命理微;罕言仁,因仁道大;孔子不说混话不说空话不说大话...

  • 吾何执?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谈利,他赞同的是谈论命和仁。孔子谈到“ 利 ”,基本上是持一种否定的态...

  • 论语简读(四十四)

    子罕篇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谈论利,但推许命和仁(๑❛ᴗ❛๑)。 罕:少,少见,少有 这一章历来...

  • 读论语:子罕第九·少言利,充满使命感的活着才能近仁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讲利,谈及命,赞许仁。】 这句话历来争议较大,一种解释把“与”字当连词,意...

  •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做事情的驱动力是利还是命或者仁,利字头上一把刀,当唯利至上的时候,就会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

  •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句有点小“麻烦”,因为有两种不同的解读。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谈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大事——利命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zo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