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皇帝下三年(甲午,前二零七年)
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四千馀人,并之;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
故齐王建孙安下济北,从项羽救赵。
章邯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馀,使张黡、陈泽往让陈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馀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黡、陈泽要以俱死,乃使黡、泽将五千人先尝秦军,至,皆没。当是时,齐师、燕师皆来救赵,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
张耳危急,向自己的刎颈之交陈馀求救,陈馀分析形势,觉得自己能力完全不能与秦军相抗衡,去救就是死路一条。抛开道德观念,陈馀的处理可以说十分冷静,当时其他的援军万余人,也不敢进攻秦军,只是在旁边观察形势。但是,因为张耳与陈馀有了刎颈之交的这份交情,张耳便觉得陈馀应当和自己共存亡。
作为不在事中的看客,估计骂陈馀的会比较多,然而,当事情真正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又有几个能够真正与朋友共存亡的呢?
世界的罪恶源于人性的丑陋,世界的美好源于人性的光辉,而个人对世界罪恶与美好的判断源于自身的人性以及其遭遇的人性。世界本无所谓美与丑,因为人性,才显示出世界的美与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