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读过我的校园食记第一篇《美食是孤独的享受》,再来看这篇文章的题目,一定以为我是意外撞车,自相矛盾。
诚然,上文把享受美食的孤独感写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通篇沉浸美食,吃得不可开交,顾不得旁人。可是这篇,偏偏又要来说说分享的乐趣。
其实在我看来,二者并不冲突。
上篇文中浅谈过我对孤独的看法,它并非形容一个人的人身状态:多人相伴或者形影单只,它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因而所谓的分享,也成了一种“使味道变得更丰富,更有趣”的餐食经验,而不一定是与人共饮一瓶水,共吃一口饭。
人为什么需要分享?
上到高空滑翔的飞机,下到在花骨朵上搓手脚的豆蝇,小孩第一反应总是扯扯母亲的衣角,忙喊着:“快看!”。人为什么会这么想让别人看到我们看到的,闻到我们所闻到的呢?风景不会因为多一双眼瞧就更优美,气味也不会因为多一只鼻吸就变了味儿。这个简单的例子其实是说:分享是人性的本能。
低等动物有没有分享的本能,我们不必在此讨究,只是之于人类来说,分享也许更主动,更直接,更必需。因而它也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
那么人为什么需要分享美食?
人的嘴巴,粗略计较的话,功能无非就是说话和饮食。说话不必谈,很少人只对自己说话;从作为人生另一大主题的饮食来看,也就实实在在离不开与人分享了。
由此看来,分享美食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至于分享是如何使美食变得有趣的,这就又要走进我的校园,以我的卖命美食为例了。
不管你是如何地忙里偷闲,总要有时间叫上亲朋好友围聚饭桌享受一顿饭。这在我的校园里也是一样,只是这里没有十几人的酒肉飨宴,能数的上算是一顿“奢侈”饭食的,必定要推荐我们的烤鱼了。
而学校里算得上烤鱼中的“奢华”的,就得是学生口口称赞的“纸上烤鱼”。
纸上烤鱼应现代人美食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食的烹制方法也总是经历着不间断的革新过程。纸上烤鱼就是其中一种被人们研发出来,近年来疯狂流行的新型烤鱼方法。
它的最大的亮点在于人们用纸烤代替了传统的碳烤。
我们知道,碳烤的美味能让人的口舌爽一时之快,不过灶底熊熊燃烧的炭火不时让食物喷出一股股巨大的深色油烟,这也着实让人望而生畏。那些黑漆漆,脏兮兮的碳块,烤走了鱼肉的大部分营养(先不要求营养,搞不好还会把食物烤的像碳块一样乌黑,用铁铲都截不断的那种坚硬,如何想象它在变黑之前竟是要进口的东西……),它浓重的油烟也危及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实在不能牺牲健康去讨好转瞬即逝的舌尖口味。
于是聪明的食匠成功用一种纸代替了烧碳块:既保留了口感,又吃得健康。于是它从川渝火遍大江南北的理由便不难揣测。
通常在学校里点烤鱼,都是为了伙伴小聚,早就因为馋嘴约定了今日的共享。
这时候我们三四人摇摆着走到窗口前,一挥饭卡,神态十分阔绰:“大份儿纸上烤鱼!”一星期之内如果有机会开这样的荤,简直是无可挑剔的圆满。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够,学校里的烤鱼可以选择加菜。在一旁陈列的菜架子上,用盆子挑拣出各种加料:土豆,青菜,粉条,鱼豆腐……总之应有尽有。刚跟阿姨开口要上鱼,就得轰轰然走到菜架前,后面七嘴八舌地报菜名,拿着盆子的同学忙不迭地把各样被点名的菜往怀里扔。这才算完了事儿,心满意足地回到座位上等待。
说来也是好笑,依我们的餐食原则来看,就好像聚餐就得点大的,吃大的就得坐的舒坦。吃这种烤鱼,就得坐在靠窗的座位。因为那里是双排的宽敞沙发和长形大方桌,点完鱼,身子往沙发一摊,饭卡往桌儿上一撂,两两的四目相对,还没吃就欣然满足。这种多人的美食体验总能把人对环境,氛围的要求突然拉高,在不同的地方总能找到不同的享受方式,这是自己吃饭时根本考虑不到,也不必考虑的。
三言两语的说笑声中,听到不远处一句:“烤鱼好了!”,仨人便得排着队,不言而喻地分好工:一人端烤鱼,一人盛米饭,一人接饮料。(如果人多,我就成了空手跟着遛一趟的角色。)碗筷都是一把抓,好不热闹。
一顿饭,能把大家的心气儿涨得老高。
“哗——”
三人站着一块把包住鱼的纸揭开,巨大的热气腾腾往上冒,一阵阵鱼肉的豉香扑鼻而来,戴眼镜的同学一瞬被蒙上了雾气,于是吃了亏——根本没第一时间看见翻滚着的热气中若隐若现的丰盛景象。烤熟的鱼身翻着绽开的嫩肉,卷开几处微焦的脆鱼皮,五彩的加料成堆地铺满,豆豉,辣椒和葱花撒了一层。
烤熟的鱼身翻着绽开的嫩肉,卷开几处微焦的脆鱼皮。我们各自抄起碗筷,一搓喷香的米,一块爽脆的鱼皮,一块柔软的鲜肉,一起入口,这滋味!一时让大家没了话。
这滋味!一时让大家没了话。一起用餐时,大家的状态会被用餐的推进分为几个阶段。
让人心旷神怡的第一口,往往是沉默寡言。接二连三的后几口,开始赞叹味道。直到米饭从小山变成平原,这便是餐食的高潮,于此我们开始畅所欲言。就算烤锅咕嘟咕嘟熄了火,盘中餐寥寥无几,也算不得这顿饭的结束,因为嘴总是不得闲,不是喝就是说,还有人继续从剩料不多的锅底挑拣余味。
我们可以在这种不受时间约束的聚餐中从课上聊到课下,伴随谈笑,味道享受已经退居为配角,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身旁的朋友就站起身,抄起我的碗,用她的“技巧”夹起各种菜和肉往里堆。鱼吃完半身时,得两个人合力将另外半身翻出来。又时不时地,我在大盘中找不到自己心爱的土豆或者夹不起爽滑的粉皮,身旁的朋友就站起身,抄起我的碗,用她的“技巧”夹起各种菜和肉往里堆,我心里笑盈盈,这也是自己用餐时享受不到的乐趣。
这烤鱼三五个人吃惯了,两个人吃的时候总是不得真味,却说不出到底少了什么。原来是少了气氛,少了互动,自然也就少了趣味。
我们看到的,闻到的,不会因为分享变得更加生动。但是回忆你任何一次的美食分享,发现我们尝到的却能因为分享变得更加美味。嘿!这真叫嘴巴占了便宜!
有句俗话叫“人多吃饭香”。虽然辣还是那个辣,咸还是那个咸,三五碗筷激荡出的节律,觥筹交错间的酣畅,你一言我一语,这说的是分享的乐趣。
独食时你可以把美食享受到极致,你可以尽情地对味道还有做工的细节吹毛求疵,独孤求败。但是分享就会把这些变得极为可笑,因为趣味大过了美味本身。
说白了,图的就是一个高兴。
其实对于美食,甚至任何一件事来说,分享和孤独总是一个人不可推辞的两种生命状态。
好比我们的情感,总希望能有一个人来分担,你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也总想让一个人来感受理解。事实上,最亲近的人也无法全然体会你的欢欣和痛楚,因为内心的酸甜苦辣总是复杂并不可言说的。但越是这样,人就越是渴望分享,渴求亲近的人能(哪怕是一点点的)消解一己之孤独。
这样说来,与人分享舌尖上的酸甜苦辣就要容易的多。
“味”本身不是一个值得分享的东西,可是“赏味”却是个值得分享的一种活动。
相比你内心的复杂情愫来说,美食是我说得出来的最直接,最容易可以与人分享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你组织语言,加以粉饰。你明白你们正共同分担一种丰盛的餐食,你知道对方也在和你分享同一份满足而满足。至于真正吃到你嘴巴里的究竟是何滋味?你不必说,我不必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