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做了个案咨询,案主的处境确实“难”:太多的无奈、不由自主,又因处境艰难而不断产生愤怒、难过、恐惧的情绪,人生仿佛被堵在了死胡同。一团乱麻的表相里,无法自拔。
大约70分钟的沟通后,我只给出两个baby steps的建议。其实层层抽丝剥茧后,答案和方向很明确。只不过,这是旁观者视角罢了。对当事人来说,需要的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可见、可达到的行动,而非不实的鸡血或雄心勃勃的大蓝图。被打鸡血虽然一时爽,但也会因肾上腺素过度分泌而快速进入萎靡期。
我也想到,所谓的心灵成长、人生蜕变,是需要take baby steps的,一小步一小步,不急不缓,慢慢走。在选择前行的道路时,我们无法等看见整条路径清晰可见后,才开始走第一步。而往往是,在根本看不到任何路的情况下,跨出当下第一步,然后,走第二步、第三步……
走着走着,回过头看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一条路。
人人在生活中皆会遇到各种挑战,小则不顺心,大则犹如在泥沼中无法自拔,尤其是一颗觉醒中的灵魂,更是会遇到重重挑战,来加深和完成近一步地觉醒,功课一个比一个难。我也常常如此,上一秒犹如生活在天堂般地轻松自在,下一秒就进入了新的议题,突破前也会被严重困住,对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觉并不陌生。
陷入这般泥沼时,不妨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1
如果无所畏惧,我会怎么做?
多年前看Lean in, 《向前一步》这本书,内心澎湃不已。多年后,热情褪散情节淡忘,我只记得这句话:如果无所畏惧,我会怎么做?
16年的初夏,面临MBA毕业后的何去何从,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看不见任何路径的难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被这个问题及其伴随的情绪憋到窒息。有一天在夕阳中散步,这句话跳入脑海,“如果无所畏惧,我会怎么做?”
那一瞬间,我感到一种松动,自由的感觉带来短暂的狂喜。其实答案没有立即出现,但那窒息、动弹不得的感受却消失了。我感到轻松,有种wait and see的恬适,以及look forward的专注和期待。
几个月前,我又面临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面前的选项都不太满意。苦恼了好一阵子后,脑海中再次出现这句话:如果无所畏惧,我会怎么做?
同样的,又是立即的松动感。
其实问这个问题,不是为了得到标准答案,而是借由这个问题,驱散恐惧的乌云。
要想作出颇具智慧的决定,先得厘清事实和情绪。而当情绪和事实搅作一团浆糊时,表相也如一团乱麻般混乱,似乎无论牵动哪根线,都让这团乱麻缠绕更紧。
一般说来,事实往往清晰简单,而情绪不仅复杂,还具有压倒性的力量,尤其是恐惧。试问,谁没尝过恐惧的滋味呢?究其根本,一切负面情绪的根源,是恐惧。因为恐惧,会衍生出愤怒(边界感被践踏)、伤心(害怕失去)、焦虑(求而不得)、嫉妒(自己不够好)等等。
一旦恐惧出来,我们被其裹挟,犹如乌云布满天空,再强烈的阳光也难以穿透。若是把种种复杂的情绪先清理出局,在湛蓝天空的背景下,一切清晰可见。
通过问自己这个问题,情绪被排出,我们回到当下的鲜活中。当下,意味着完美,意味着没有问题。在这种“零极限“的状态下,答案、路径自动为我们展开。
其实不仅在困惑中或分叉路口,我们可以问自己这句话,甚至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问自己:如果无所畏惧,我会怎么做?
如此,驱散恐惧,每天都抱持鲜活与自由,充满力量。

2
不考虑金钱和技能,我想要做什么?
“不现实!”,这三个字犹如审判书,不由分说地浇灭了我们的热情。
人们常常所说的现实,到底是什么?无非是有没有钱和能力去完成事情。说白了,大多数人们眼中的现实,是井底之蛙看到的一方天空。但从灵性角度来说,我们的实相reality, 完全由自己的信念和感受创造。
“你不行,你不行”,一盆盆的冷水泼下来。渐渐地,“我不行”就深入骨髓,变成实相。
从小到大都有人说我不现实。不知为何,我并不为所动,依旧故我,做自己的梦,行自己的事。我一直深深相信保罗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记》里的这句话:当你真心想要某件事时,整个宇宙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凭借这一信念,我把别人眼中的“不现实”,变成自己的“现实”。
但是现在,我却卡在自己的“不现实”当中。
比如今年,我一次次想要自驾西藏或新疆,但因为自己脑海中的各种“不现实”而没有成行。虽然2014年就拿到驾照,但仍有诸多担忧,诸如一个人在地广人稀的区域开车不安全,一定要有高性能的豪华越野车才行,疫情期间出行很多限制,诸如此类。然而最近看到红遍全网的“50岁阿姨自驾游”苏敏阿姨,她一路开着两厢小Polo,也完成了从西藏到新疆的自驾游,且这还只是她旅程的一小部分而已。
50多岁的阿姨,给了我一面镜子:我在给自己设限。所以,该给自己解解毒了。
这解药是,不断问自己:如果不用考虑金钱和技能,我想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是把让他人言论和自我设限都fuck off的钥匙。是的,金钱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在热爱面前,二者皆可抛。不是真的抛下,不需要金钱和技能了,而是在层层限制和禁锢中,先看见自己的热爱,不顾一切踏出第一步,剩下的辅助自然水到渠成,毫不费力。
二元的世界,在土崩瓦解中,是与非,对与错,所谓“现实”的帷幕都在淡化。吸引人的,永远是那些极致专注于内在热情和渴望的人,无论外界的现实如何,他们总能把自己的热情变成现实:比如尼古拉特拉斯,伊隆马斯克。
这个问题,还有另一种解读方式:如果没有金钱回报,也不考虑自己当前是否有这个能力,你还愿意做哪些事?
问问自己,它能帮助我们清澈在“现实”中摸爬滚打早已麻木的心,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当下的工作是否是自己的热爱,所行之事是否出于真心,有没有牺牲、成全在里面?对我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写作与园艺,我从这两件事本身就获得无限快乐。我也确实有回报。
无论你的答案,听上去有多么“不现实”,照样去做吧,这过程不仅自己更快乐,而且真的,总有人,也有不少人,会为你的热爱买单的。
所以,逐步解开外在投放“不现实”的毒,也解自我禁锢的毒,找到并从事自己的热爱,就是在走自由和富足的路上。
如果我们习惯性地逃避,等着被拯救、被安排,将一直处在被动的人生中。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热情,弄清真正的渴望,只是踏出力所能及的步伐,宇宙会协助,你将体现这一切的神妙。
记住,我们永远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不断回归自我,做自己,便是拿回内在力量的过程。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