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凡人闲文!傅申1980。
孩子的“14岁”现象(2474字)

孩子的“14岁”现象(2474字)

作者: fcb12615e0bc | 来源:发表于2022-04-12 22:46 被阅读0次

危险的“14岁”现象,父母再难也要陪孩子度过

“14岁”现象,不知道家长们是怎么看待的,可能家长们觉得没什么,只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过两年就好了。可“14岁现象”却极为危险,看看这篇文章,陪孩子安全度过。

从多家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在他们接待的青少年咨询案例中,

14岁孩子逆反心理最突出。

一些孩子对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

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儿,一定要和家长“对着干”。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4岁现象”。

一、14岁现象是个危险期

无独有偶,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提道:

当孩子达到14岁左右的年龄时,许多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

而且心思敏感、脆弱,遇事多疑又不愿向家长倾诉。

甚至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

二、14岁是个危险期

英国科学家曾进行过的一项研究证实:

青少年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的年龄是14岁;

英国研究者对9—35岁的男性参与者进行了调查记录,受试者被要求玩电脑游戏;

通过记录参与者对游戏结果的满意或者失望程度,科学家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青少年更热衷于能够让他们感到刺激的危险行为,其中14岁的少年最为突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分析认为:

与儿童有所不同,青少年能够权衡自身行为的好坏利弊,但他们更关注这些行为能否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刺激,而不是安全与否。

还有一些初中年级段的班主任教师反映:

14岁左右的年龄属于成长中的一个“危险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有着十余年初中教学经验的班主任教师。

她曾针对14岁左右学生的教育问题撰写过一篇论文。

王老师提到,14岁左右的学生通常存在以下六种心理特征:

第一,自我感觉“长大了”,表现自我的意识增强;

第二,不成熟,讲歪理;

第三,过于自信形成自负心理;

第四,意志薄弱,适应性差,承受压力的心理空洞出现;

第五,出现消沉、颓废、麻木、情感冷漠等不正常情感;

第六,出现暴躁、报复、易激动、寻求刺激等现象。

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一名姓张的男生,学习成绩优良,却在与同学相处中常常出口伤人,动辄打人。

他多次学着影片中的武打动作伤及他人。

当问及他做这些事时是怎样想的,这位男生的回答却是轻描淡写:和同学并没有矛盾,就是想发泄。”

三、14岁是最佳塑造期

尽管14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教育专家冉乃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

14岁是危险叛逆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作家柳青说: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冉乃彦认为,对孩子来说,14岁左右的年龄就是这样的关键期,家长要抓好孩子的这段关键期。

为了说明少年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性,他举了几个成功名人的故事:

“桥梁专家茅以升,14岁看到桥梁垮塌压死人后,立志要修建最牢固的桥。

14岁的爱因斯坦和两个同伴谈论世界新闻、科学成就,后来他们三个全部成为科学家。”

冉乃彦强调说:

14岁左右的孩子是‘半成熟’的。既有独立成熟的一面,又限于经验、年龄独立不起来,也就造成了家庭教育最困难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下足功夫,把问题妥善解决,让孩子顺利发展。

四、家长应该怎么做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能给孩子哪些引导和支持呢?

对于这一年龄孩子的家庭教育来说,家长最难处理的问题,就在于叛逆、不听劝。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叛逆,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主要有如下四种表现:

第一:很多家长会认为这个叛逆的孩子是这辈子用来折磨自己的,这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

第二:面对叛逆的孩子,自己感到无能为力,完全失去了对孩子的操控能力。

第三:孩子已经让家长疲惫不堪,陷于绝望,同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热情。

第四:很多家长感觉到很自卑,责怪自己教育孩子的无能和失败。

既然这四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玩的叛逆问题时,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

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而是由于成长期的家庭教育或生理原因还有环境中的影响。

所以家长们了解了这些成因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和理解孩子,不要再埋怨孩子。

还要知道,叛逆期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短暂的一个时期,它很快就会过去;

所以家长们能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孩子,帮助孩子们把这个时期尽快度过去,未来你的孩子才会更爱你,更尊敬你。

家长要认知自我、改变自我

在这一点上,希望家长能够重视起来。

因为很多家长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我不了解。

甚至自己并不成熟,遇到事情并不能理性客观的去解决问题。

甚至有的家长自己也极端情绪化,没等孩子发脾气,自己就先发火了。

那么家长这种不理智的情绪状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使孩子叛逆的导火索。

因为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要有平和的心态。

所以希望家长能改变自己,把控好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样你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陪伴是最好的爱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他们经常是处在混乱和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

虽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像一个成人一样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但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是失败的。

那这种失败再结合典型的混乱矛盾心理,让孩子此时的心理状态非常痛苦。

如果家长此刻能带着无条件的接纳和爱陪伴着孩子,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这种温暖会让孩子的叛逆减少很多,所以家长们可以试一试。

父母应留下一点自己的时间

父母关爱孩子,但不能成为孩子的保姆。

上下学接送,孩子看书,自己陪读,一切围着孩子转,让孩子产生依赖性。

父母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和空间,暂把孩子放在一边。

这不是不管孩子,只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

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要放弃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

利用这点空闲,夫妻间多交流与沟通,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至关重要。

不少家庭,正是因为夫妻不和,整日吵架,甚至闹离婚,使孩子受到极大的伤害,父母的形象地位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这是应努力避免的。

另外,父母需要这点空闲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远离繁琐的家务和工作,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要有一点幽默感,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错误懊悔不已。

相信自己是一位好父母。

善于工作,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教养孩子。

相关文章

  • 关于孩子的几个现象

    关于孩子发现几个很奇怪的现象: 现象一: 如果你觉得你孩子什么都不会,你会发现你的孩子真的什么都不会,你觉得孩子什...

  • 孩子间的“正常现象”

    分享之前在一个早教课堂看到这样一个情况—— 有一个男孩哭泣时,站着用手揉眼睛抹眼泪。一位老师走过来,蹲在他身边,用...

  • 拆解文章《孩子脆弱、经不起批评,家长应警惕“蛋壳效应”》

    拆解1:标题 简述孩子一种现象,然后提醒家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孩子脆弱、经不起批评,这是一种现象,家长应警惕“蛋...

  • 10岁孩子的学习现象

    今天的信息时报新闻,杭州上城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有一条热线,打进电话来的都是家长。这两天中心的王珍老师对2013年1...

  • 孩子身上的资源诅咒现象

    文|守望 1 昨天去我家姑娘的英语班等她时,遇到她同桌的妈妈,两个孩子妈自然聊起孩子的七七八八。 “听我家姑娘说,...

  • 如何对待孩子说谎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孩子有时候会说谎,这让人很头疼,怕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形成不良...

  • 如何改善孩子的偏食现象

    这几日查阅资料关于“如何改善孩子的偏食现象”,个人认为下文对改善孩子偏食有帮助,特转载: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 怎样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辉辉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提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辉辉妈就头疼不已。因为每次考试,这个孩子的英语成绩总能保持在95...

  • 现象背后的现象

    自从十年前从一所乡镇初中调入目前所就职的县城小学后,我就没有再接触过初中生了,对这一群体关注与了解的机会也几乎消失...

  • 凡间的小猪:孩子学习的现象

    带二妞来上舞蹈体验课,上了一半,一个小女孩大哭起来,被姥姥抱了出来, 孩子一边哭一边说:我好累,我饿,我想回家吃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14岁”现象(2474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co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