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钓寒江在大雪

作者: 鼎尚CULTURE | 来源:发表于2020-12-07 09:29 被阅读0次

     

                         独钓寒江在大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

           大雪节在每年的公历12月6号至8号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与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气势或刘长卿“风雪夜归人”的意象相比,我更喜欢柳宗元《江雪》所营造的意境与情致。但在川西坝子,这些年的冬天已经难得落雪了,如果偶尔飘过一阵雨夹雪也会让大人娃儿些欢喜一场。雪,似乎都成了一场奢侈的念想。

              我国最早记录自然物候现象的《夏小正》讲,大雪有三候:“一候鹖鴠(1)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2)挺出。”说明了这块(3)时节阴气很盛,气候寒冷,当然就容易出现暴雪、冻雨(4)、雾霾(5)、凌汛(6)等危害生产生活的极端天气。2008年春节前,南方就曾发生过暴雪冰冻灾害,造成许多地方交通、供电、通讯中断及冻害损失。而曾巩《冬夜即事》“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7)寒”却是一道琼树银花样的美景。那东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冬季大多会有雾凇出现,松花江下游雾凇岛的曾通屯是欣赏雾凇奇观的极佳去处:朝阳初生时候,在一片白茫茫的天地之间,江风吹过霜花满挂的垂柳,晶莹闪烁,轻盈雅洁。或许,还会有一行白鹭从湛蓝静穆的天际飞过,宛然瑶池仙境一般。

            在大雪节期间的冬月十二,泸沽湖那个丁(儿)(8)的摩梭人会举行祭神节。寨子里的各家各户都要在这天早晨子(9)做一顿丰盛的早饭,最要紧的是要煮一个猪心,作为饭前特别献祭给“牧神”的心意。屋头的人(10)在吃饭时,要把最好的饭菜分给家头平常在外放牧的人,还要把足够吃五六天的香肠、赚头(儿)(11)、猪蹄子、水果些装到一个大口袋里,以慰劳放牧人的劳苦,而放牧的人呢要换上崭新的衣裳来庆贺家人给自己的特殊礼遇。冬月十三,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的鄂伦春人要过特尔节,把种羊、种牛赶进圈里,宰杀、贮存冬春季食用的牛肉和羊肉。鄂温克人则早在十月二十六就要过米特尔节,用手把羊肉、奶酪等祭祀“吉雅特”神,祈求神灵保佑牲畜平安无恙,并把自己的心愿、希望托付给有神偶和大自然——这是萨满教的一种万物有灵信仰。

            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大雪时节的食俗既有季节的特点,也有地方的特色。节气前后,温州的“糖儿客”挑着卖饴糖的担子到处走街串巷“兑糖儿”,惹得小娃娃些跟前撵后:“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这民谣如果用温州方言唱出来,那定是好听得了不得。而山东北边民间“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说起来可能就要比温州民谣粗犷得多。这块喝红黏粥的意思是说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头红薯粥暖乎乎的过日子。加上昼短夜长的,人们就纷纷在自家小作坊头搞手工纺织,做刺绣,这逐渐又成了一种习俗,南方地区尤其如此。小雪、大雪节到后更见(12)寒冷、干燥的气候,不仅需要进补牛肉羊肉和富含维生素的蔬菜,而且很适合腌腊肉,每家每户都要先先后后杀猪、宰羊,做成腊肉、香肠等“咸货”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候过大年、待宾客。这一习俗相传还与张良第十世孙、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汉宁郡太守张鲁有关。张鲁曾兵败南下,来到汉中红庙塘时,当地老百姓就用腌制的腊肉招待他,从此流传开来。清代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到西安避难时,陕西的官员些也曾把腊肉作为贡品“进献御用”,让慈禧赞不绝口。不过,这腊肉的“腊”在过去是读“xi”而不是“la”,是晾干、干肉的意思;而腊月的“腊”在繁体字中是“臘”(la),指农历十二月,简化后写作“腊”。所以,因简化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之外,可能确实与“腊肉”一般都是在腊月间腌制有关。

           各块榻榻(13)腊肉的做法是不太一样的。川西地方一般是把肉花成(14)几斤重一块,按十斤肉二两盐的比例把炒热的盐巴均匀地抹到肉上头——有些讲究的人家还要加上花椒、大料、丁香等配料和到抹,然后放到陶缸或大的盆子里头腌上七八天,再用粽叶或者竹篾绳拴起来把水滴干后,放到火坑(15)上让煮饭的烟火把它秋(16)干,就成了咸香可口的腊肉。一些山区农村杀一头两头猪要吃对年,夏天就埋到干谷子或谷糠里头保鲜。只是现在好多地方都改用天然气之类的了,只能搭个围棚之类的,用柏树枝、花生壳来秋腊肉,秋好后直接放到冰箱头冻起慢慢个(儿)吃。

           古代没有冰箱、冻库,但是却有挖冰窖藏冰的整法(17)。藏冰又称窖冰、敲冰,是在大雪寒冬时候,把冰天雪地中的寒冰敲碎后,搬到专门的冰窖中储藏起来,等到夏天时候用来消暑、降温、制作凉汤冷饮。在周代,朝廷就专门设置了官员来掌管冬日藏冰事宜,称为“凌人”。《诗经·豳风·七月》曾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描述。后来,这种“专属”于宫廷贵族的做法及享受也流传到了民间,清代顾禄的《清嘉录》就记载:“土人置窖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

             于吃之外,赏玩冰雪又是大雪时节的一块传统习俗。雪后初晴,红装素裹,山舞银蛇,大人小孩(儿)无不尽情享受冰雪世界带来的美景和乐趣。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三中写道:“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描绘了杭州城内王室贵戚在冬日堆雪人、赏雪景的习俗风情。而我们小时候堆雪娃娃、打雪仗的情形虽然没有周密描述的那种贵气雍容,也没有哈尔滨冰雪节及冰雕的气派时尚,但那份精神的快乐和愉悦应该是一样的。

            而溜冰(冰戏)滑雪更是北方流行的一种特色(运动)游戏。人们在河流封冻,朔雪履盖之处轻捷如飞,花式百样地嬉戏玩耍,哪里还有寒冷的样子呢。有的地方还时兴用水浇成三四丈高的冰山打滑挞,从山顶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倒为胜,十分热闹。清代的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就都非常喜欢在冬月到北海漪澜堂观赏冰戏,《御制太液池冰嬉诗集》、《御制冰嬉图》就是乾隆皇帝当年创作留下来的。

             今天是12月7号,大雪节。我们这里不要说下大雪,就是连雪花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更不要说忌无雪、忌扫雪之类的了。真是有点艳羡生活在“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北方人呢。

            注释:(1)鹖鴠:寒号鸟。(2)荔:兰草的一种。(3)这块:这个。(4)冻雨: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零度,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冻却水。但当它到达地面碰上任何物体时,就立刻发生冻结,形成冻雨。(5)雾霾:冬季早晨气温较低时或在雨雪过后,因近地湿度大,加上空气中的微小尘粒,就可能出现成片的大雾。(6)凌汛:冬季,内蒙古包头河段结冰封河,而偏南的兰州河还没有封河的河水流向已经封河的河段时,其冰层和凌坎就阻挡了上游下来的河水,迫使水位抬高,容易在包头河段产生水浸河堤的灾害。如果强冷空气来得晚,12月就容易引发流凌灾害。(7)雾凇:这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气直接凝结,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8)那个丁(儿):那个地方。(9)早晨子:早晨。(10)屋头的人:一是指家里面的人,二是特指妻子。(11)赚头(儿):这里指猪舌。(12)更见:更加。(13)榻榻:地方。(14)花成:分割成。(15)火炕:过去农村厨房灶门上面挂的一个用竹篾编的竹笆,可以放一些需要烟熏的东西。(16)秋:熏的意思 。(17)整法:做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钓寒江在大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da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