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46528/591943e42a2fcd2f.jpg)
Day1.功利读书法:五倍提高认知效率
一句话重点: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很重要
日启录:过去的一个月里古典老师的职业生涯课程让我清晰了很多关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从概念和认知上理清了人为什么要去做职业规划,怎么去做定位,怎么找到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发挥和处理各种生涯中的问题等……
所以我提醒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去高效率的做事,有目标性的针对问题去学习,高效率的解决成长中遇到的最常见也是最根深蒂固的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了解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达到,而不是随大溜的看到大家学什么我也学什么。这一期推出的“功利性”学习法让我有一种冲击感,原来那些你认为非常优秀和博学的人并不是花的时间比你多,而是在同样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东西,并高效的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超体专栏发表留言,虽然已经订阅了专栏144天了,从超体开播第一天我就订阅了,到现在,第一次认认真真的在听完看完之后去和别人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去总结和践行,所以从这一点看,我完全就是那百分之八十的吃瓜学习者而已,忘记了自己当初是为啥定这个专栏,目的是啥了。每天看同学们的留言都能感受到这才是真正把学习的时间转化成自己认知和实践的正确方式,所以别人比你更快更高效的进步成长也是有道理的。
我把《超级个体》划分到心智型学习当中,古典老师的语言特点就是简单直白易懂,但是呢,内容的深度以及方法论背后的逻辑和思考却不是听完了音频看完了文字就一定能懂的,而我在此之前有点随性怠惰,很可能是把它分到了“知识型”甚至“娱乐型”学习当中去,想让自己平稳舒适的去看点什么,了解点什么就行了。但是实际上收获不大。所以回归到我订阅这个专栏的最初的“功利”上去:我希望自己通过每日精进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社群里和优秀的人一起不断的进步,在学习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明确自己的优势,找到更快到达彼岸的方法,以及从实践中形成自己成为超级个体的壁垒。
1.最近在看的书和学习的课程
书:
采铜的《精进》(知识型)
史蒂芬.柯维的《搞定系列》123 (心智型)
鬼脚七的《做自己》(娱乐型)
网课:
超级个体(心智型学习,吃力之处在于需要不断的践行和练习,但是成效自然是明显的)
网易微专业的交互设计专业(录播课,所以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交互设计学习社群(一直有在跟课程,但是没做笔记也没完成课程的结业考核)
小北的手机摄影课(纯娱乐学习,当然基于自己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希望把它优化升级成可以分享给别人甚至一个特别的技能。而且自己也非常喜欢摄影,手机摄影的领域有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实用性也强)
瘦马老师的形象修炼课(这个课程就比较功利性了,就是要让自己变美,变美,变美,哈哈哈)
2.分析一下自己该怎么区分对待这些学习的内容
固定的时间点里(早上或者晚上的整段时间)进行心智型学习的提升,某一个时间段只专注在某一个方面的学习,比如最近最想提升的心智方面的学习就是关于“如何学习”,因为这会让我以后所有的学习和选择上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识型的可以定量,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比如这周我需要完成的量有多少,需要输出的结果有多少。
娱乐型的课程不会太频繁,目前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次更新。娱乐型的书籍就放在碎片时间或者假期和不是很紧急的一些时间段内来阅读以充实和放松就好。
总结:爆炸的信息时代,学习是永远不会被忽视的话题,但是过分关注学习的内容反而会被它绑架,最终导致疲惫不堪,不知所措。爱学习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姿态,选择比坚持重要,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和阶段才能让自己更清楚如何去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认知效率,让自己的学习“快,准,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