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的是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比较抽象。
现在你准备好要进行第二个阶段了。这也包括了四个阅读规则。第一个规则,我们简称为“找出共通的词义”。词义(term)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
当某个时间,作者与读者同时在使用同一个单字,并采取唯一相同的意义时,在那种毫无模糊地带的状态中,他们就是找出共通的词义了。阅读与写作的艺术要追求的终极成就,所以我们可以将达成共识看作是一种使用文字的技巧,以达到沟通知识的目的。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要注意到这个规则共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这是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一个规则,目标不是列出一本书的架构纲要,而是诠释内容与讯息。那些规则也需要你采取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处理语言的问题。第二个步骤是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就沟通而言,每个步骤都不可或缺。如果在运用语言时毫无思想,就没有任何沟通可言。而没有了语言,思想与知识也无法沟通。文法与逻辑是艺术,它们和语言有关;语言与思想有关,而思想又与语言有关。这也是为什么透过这些艺术,阅读与写作的技巧会增进的原因。
语言与思想的问题——特别是单字与词义之间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他以特殊的方法来运用一些字的时候,那些字对他来说,对身为读者的我们来说,才是重要的。一个作者用字,多半和一般人谈话时的用字差不多——这些字都有不同的意义,讲话的人也相信随着上下文的变化,对方可以自动就找出其不同的意义。知道这一点,有助于找出那些比较重要的字眼。然而,我们不要忘了,在每天的日常谈话中,不同的时间、地点下,同一个熟悉的字也可能变得没那么熟悉。当代作者所使用的字,大多都是今天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含义。你会懂,是因为你也活在今天。但是阅读一些过去人所写的书,要找出作者在当时时空背景下照大多数人习惯而使用的那些字眼的意思,就可能困难许多了。加上有些作者会故意用古字,或是陈旧的含义,就更增加了复杂度。这问题就跟翻译外文书是一样的。
打开一本书,翻到任何一页,用这样的方法算算我们使用了哪些字:介词、连接词、冠词,以及几乎全部的动词、名词、副词与形容词。对作者来说很重要的字,对你却不是问题——因为你已经了解了这些字。在这种状况下,你与作者就是已经找出共通的词义,达成共识了。只有那些还未达成共识的地方,还需要你的努力。
是否有其他方法能找出重要的字眼?是否有更积极的方法能找出这些关键字?确实有几个方法。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信号是,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而不是其他的字。他会用很多方法来做这件事。他会用不同的字体来区分,如加括号,斜体字等记号以提醒你。他也会明白地讨论这些字眼不同的意义,并指出他是如何在书中使用这些不同的字义,以引起你对这些字的注意。或是他会借着这个字来命名另外一个东西的定义,来强调这个字。
一个专门用语会带出另一个专门用语,你只能不断地发现同样形式的专门用语。某些知识领域有一套完整的专门用语,在一本这种主题的书中找出重要的单字,相形之下就很容易了。就积极面来说,只要熟悉一下那个领域,你就能找出这些专门的单字;就消极面来说,你只要看到不是平常惯见的单字,就会知道那些字一定是专门用语。遗憾的是,许多领域都并未建立起完善的专门用语系统。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专门用语的概念,但你绝不要把它看得太狭隘了。作者还有些用来阐述自己主旨及重要概念,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少的特殊用语(special vocabulary)。这些字眼是他要作分析与辩论时用的。如果他想要作最初步的沟通,其中有一些字他会用很特殊的方法来使用,而另外一些字则会依照这个领域中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这些字对他来说都重要无比。而对身为读者的你来说,应该也同样重要才对。除此之外,任何其他字义不明的字,对你也很重要。
找出重要的关键字只是开始的工作。那只是在书中标明了你需要努力的地方而已。这第五个阅读规则还有另一个部分。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部分的问题吧!假设你已经将有问题的字圈出来了,接下来怎么办?有两种主要的可能:一是作者在全书每个地方用到这个字眼的时候都只有单一的意义,二是同一个字他会使用两三种意义,在书中各处不断地变换字义。第一种情况,这个单字代表着单一的词义。使用关键字都局限于单一意义的例子。第二种情况,那些单字就代表着不同的词义。
要了解这些不同的状况,你就要照下面的方法做: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最后这一步,能让你跟得上字义的变化,也就是跟作者在使用这些字眼时一样变化自如。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事实上,一本书之所以能给你带来新的洞察力或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即懂的字句。如果你不能自己努力去了解这些字,那就不可能学会我们所谈的这种阅读方法。你也不可能作到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从不太了解进展到逐渐了解的境界。
另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情况。首先,一个可以有许多不同意义的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只用其中一个意义,也可以把多重意义合起来用。让我们再用“阅读”来当例子。在本书某些地方,我们用来指阅读任何一种书籍。在另一些地方,我们指的是教导性的阅读,而非娱乐性的阅读。还有一些其他地方,我们指的更是启发性的阅读,而非只是获得资讯。
其次,还有同义字的问题。除非是数学的作品,否则一个同样的字使用了一遍又一遍,看起来很别扭又无趣。因此许多好作者会在书中使用一些意义相同或是非常相似的不同的字,来代替行文中那些重要的字眼。这个情况跟一个字能代表多重意义的状况刚好相反,在这里,同一个词义,是由两个以上的同义字所代表的。当你将作者的用语与专业术语分别记下来的时候,要把这一点放在心上。你会发现两种关系。一种是单一个字可能与好几个词义有关,而一个词义也可能与好几个字有关。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就是片语(phrase)的问题。
片语是起某一类词作用,在句子中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句子成分的字群。
如果因为练习分析阅读而引发你的兴趣,你可以利用这种阅读多读一点和这些主题相关的书。在阅读这些书时,你会获得更多的好处,因为你是在阅读的经验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而去找这些书的。文法与逻辑学,是架构以上这些规则的基础,如果你想研究这两门学问,必须实际运用才有用。
你也可能并不想再研究下去。就算你不想,只要你肯花一点精神,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很少有一些习惯上的小小改变,会产生如此宏大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明天我们讲判断作者的主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