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文学史第十九课“秦汉政论哲理散文和书信体散文”(笔记)

中国文学史第十九课“秦汉政论哲理散文和书信体散文”(笔记)

作者: 筱笑盈盈 | 来源:发表于2024-04-19 19:42 被阅读0次

    主讲老师:啄木鸟的卓

    秦汉政论哲理散文和书信体散文

    一,秦汉政论哲理散文和书信体散文的发展。

    秦汉政论哲理散文是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严谨,提出观点并通过逻辑论证体现。

    汉代政治政论哲理散文的特点是建立在先秦诸子的基础上,服从现实政治需要,结构严谨。

    汉朝时期,政论文变得越来越严谨。汉代文学艺术达到了顶峰,纵横驰骋的文风和新的事物,如董仲舒的雍容典雅的文风正在形成。

    董仲舒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建立了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西汉中期是汉朝的一个强盛时期,实行了改变前期无为而治的政治路线,文武汉代的文学艺术也达到了顶峰。

    上一节我们已经简单的学习了秦汉文学的一些大致的发展趋势,这节课学习新的内容。

    二,秦汉政论哲理散文与书信体散文发展

    秦汉政论哲理散文的发展。政论哲理散文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最大的特色是反映现实和研究现实,服从现实政治的需要。此外,政论哲理散文的结构严谨,不再通过寓言形式或故事来说理,而是更多地采用逻辑推演的方式进行论述。

    三,秦代与西汉时期的政治哲学散文

    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政论哲理散文的特点。

    首先,这些文章的语言具有偏偶化的特点,讲究句式比较两两相对。

    其次,李斯在秦朝担任宰相时,写了一篇名为《建筑课书》的文章,会议影响了当时的议论文,趋向于偏偶化。

    最后,李斯在被迫下逐客令后,写了一篇名为《见主客书》的文章,表达了他对人才保留的看法。

    四,秦国与西汉的政治变革及其人才重用

    古代中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在这种环境下,政治理念的转变。

    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朝的大一统,再到西汉时期的国家长治久安之策。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战乱的时代大争之势,转变为大一统的时代,天下太平统一。

    在这种背景下,政治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从救国救民,转变为如何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这种主题的转变,是源于对新时代的理解和思考。

    五。秦汉兴衰的政论文解读

    秦汉时期政论文的发展。首先,陆贾提出了在马上治理国家的观点,认为可以像秦始皇一样在马上得到天下。

    贾谊、晁错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指出他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在风格上。在思想内容和文体特征上有共同的影响,也有因贾、晁二人不同的风格特征。而对后世产生的不同影响。晁错主张数学教育,而贾谊则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体现在治国理念上。曹错的作品《贤良文学对策》等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两汉政论文文体特点:

    1、气势磅礴,辞藻壮丽。两汉政论文常常使用大量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显得气势磅礴、辞藻壮丽。这种文体的语言风格通常比较庄重、严肃,表现出作者对政治问题的重视和认真态度。

    2、思想深刻,逻辑严密。两汉政论文的作者通常是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这种文体的结构通常比较严谨,逻辑严密,表现出作者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分析能力。

    3、针对时事,有感而发。两汉政论文的作者往往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事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4、体通常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同时,这种文体也常常表达作者对国家兴亡、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5、内容广泛,涉及面广。两汉政论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文体不仅涉及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政治事件,还常常探讨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

    两汉政论文的作者主要包括贾谊、晁错、刘向、桓宽:

    贾谊:汉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的政论文代表作有《论积贮疏》、《论治安策》等。这些作品气势磅礴、辞藻壮丽,表达了贾谊对国家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晁错:汉景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以主张“削藩策”而著称。他的政论文代表作有《论贵粟疏》、《言兵事疏》等。这些作品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等问题,提出了晁错的独到见解和改革方案,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向:汉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目录学家,官至光禄大夫。他的政论文代表作有《谏营昌陵疏》、《极谏用外戚封事》等。这些作品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强调以德治国,劝谏君主遵循古圣先贤之法,具有很高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

    桓宽:汉代官员、经学家和散文家,曾担任庐江太守等职。他的政论文代表作有《盐铁论》、《谠论》等。这些作品主要探讨了汉代的经济政策和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实际情况,对研究汉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六,董宇辉与古剑三农的观察与思考

    董宇辉在会议中如何表达他的观点。董宇辉在会议中既谈到了农业问题,又谈到了古建商农的问题,强调了不能让农产品太便宜也不能太贵,否则农民就不会去做这件事情。同时,董宇辉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观察和对时弊政治热情。此外,董宇辉还提到了吴楚七国造反的问题,认为当时的政治权力没有得到集中,导致了一系列的混乱。最后,董宇辉认为当时的想法和见解非常实用,即使在现代社会也能有所应用。

    七,汉朝政论文的特点与变化

    汉朝时期政论文的特点。首先,西汉中期是汉朝的强盛时期,包括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等。

    他们改变了前期的无为而治政策,实行了积极的政治路线,如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等。

    此外,他们还设立了乐府机构,收集民歌,制作乐理等,使汉王朝达到了帝国的高度。在这个时期,政论文发生了变化,从无为而治到有为而治。同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雍容典雅的文风正在形成。

    八,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博学多才。他曾被提升为博士,后来被举荐为贤良文学。

    董仲舒的代表作包括《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这些作品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想法,认为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符合汉朝统治的需要。

    他的文风风格从周秦变法时期的杂乱、气势恢宏,到董仲舒时期的雍容典雅,体现了他的思想转变。

    九,新旧交替的文坛风貌

    董仲舒及其弟子在汉朝时期的新旧交替背景下,如何处理政治问题。

    董仲舒等旧派依然活跃在文坛上,他们关注政治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推恩令等。

    然而,这些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却造成了七国之乱,导致汉朝的动荡。此外,董仲舒还关注道家和黄老思想,如刘安的淮南子,这部作品以道家为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风格。

    十,汉朝经学的发展与变化

    汉朝时期古文经学的特点和发展。首先,古文经学以阴阳学说为核心,强调天人感应,讲求文字的古意。

    其次,古文经学在董仲舒改造后,逐渐与迷信合流,成为一种迷信的文学形式。在这个时期,刘向和杨雄等经学家对古文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注重求真务实,不拘泥于阴阳五行,而更关注民生制度。

    十一,东汉时期思想家及其文风特点

    杨雄的文风特点,以及东汉时期的思想家王崇的论衡。杨雄的文章通俗易懂,但有时过于繁琐,难以理解。

    王崇的论衡则具有广泛的知识面,涉及宇宙观、天银天人感应、祥瑞思想等多个方面,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的迷信观念。

    王崇的旁征博引也是其独特之处,他善于引用古今文献,以事实和理论反复论证。

    十二,两汉时期书信体散文的特点与风格

    两汉时期的书信体散文的特点。首先,语言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其次,会议过于繁复,缺乏文采。再次,会议没有太多的抒情成分,更注重表达情感。

    最后,两汉时期的书信体散文主要是抒发个人情感,如周阳狱中上梁王书等。总的来说,两汉时期的书信体散文具有一定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十三,司马迁的报延安书与杨岳的遭遇

    汉代政论文、政论哲理说理散文以及书信体散文的内容。司马迁的报延安书表现了内心的忧愤情感,杨运的遭遇也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此外,还有夫妻相思的私信往来,如秦家与妻子、徐叔的书信往来等,这些佳话令人感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第十九课“秦汉政论哲理散文和书信体散文”(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ju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