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交流研究▪性▪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
阳儒阴法 双面皇帝——读赵鼎新教授一篇访谈

阳儒阴法 双面皇帝——读赵鼎新教授一篇访谈

作者: 徐徐清风娓娓道来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11:41 被阅读11次

    按:读赵鼎新教授的一篇访谈,个中内容有许多真知灼见,是为记录。

    01 东方专制的儒法国家

    • 中国不仅是一个有着儒学传统的国家,强权与帝制思想也是根深蒂固。它们的结合形成的是一种帝国儒学:法家政治权力与儒家意识形态的统一。几千年来,在这帝国的疆域上,在儒家温文尔雅表象的背后,则是法家残酷的屠戮与权力斗争。

    • 不能说更因为法家的存在,才排斥了社会中的多元化因素,成为一种阻碍性的力量。而是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也罢,宗教对资本主义的兴起都会起阻碍作用。

    • 而欧洲与其他地区的区别在于,它在中世纪出现了新型的城市,以及欧洲权力关系的高度复杂。在中世纪,欧洲的国家权力和神学权力始终处于一种合作性斗争状态,结果是国家权力始终不能独大。

    • 国家力量、基督教力量和贵族力量形成制衡,为中世纪独立城市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这些城市处于自治状态,管理方式承继罗马的共和体制,还有自己的军队,并且发展处自己的文化和思想理念。

    • 中世纪的天主教神学绝对不会比我们的儒家和法家的学说更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形成。

    • 欧洲许多城市是自治性城市,有些应当被称为城市帝国。

    • 法的效力通过政权表达出来,它具有直接的威慑性,而一旦脱离了法的监护,儒家也面临着许多危机,可能会被其他意识形态所取代。所以儒家在整体上越来越依赖法,依赖于政权。所以,儒和法其实是必须统一于国家的旗帜下,并且逐渐互相吸收,儒家法家化,法家儒家化。

    • 单讲儒学,只会清谈,怎么治国?治国需要具有强烈现实色彩的法家学说。

    • 但法家学说不能给国家的存在提供一个合法性基础,并且法家学说只能为国家权力张目而不能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法家学说的这些弱点 正是儒家学说的所长, 这就为古代中国社会儒法理念的长期相互依存提供了基础。

    • “儒法斗争”是有的,有时候统治者更讲“道德”,儒家就占上风,有时候现实感主导了国家政治,于是法家就会更具吸引力。所以左右摇摆是必然的,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多少都会受到儒家和法家的双重影响。

    • 没有完全的民间儒学,但是与官方儒学正统有显著区别的儒学思想始终存在。儒学有它自己的生命,一直在变化,内部有张力。这种张力对于皇权的限制有很大作用。

    • 即使是官方儒学,它虽然强调皇权, 同时也要强调:皇帝要像个皇帝样。皇帝如果太不像话,施政上和孔孟之道太不符合的话,儒者就会出来规劝他。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权力。此外,古代中国也有着很多对权力限制的程序,如果认为皇帝做得不对,一些大臣可能会不断上书, 和皇帝叫板。皇帝可以杀一两个大臣,但却不得不依靠整个官僚体制, 因此经常是选择妥协甚至是消极对抗。一方面,皇帝需要儒学为其提供合法性,另一方面,皇帝又需要一批精通儒学的学者来做他的官,这样,皇帝就把自己束缚住了。所以, 中国古代的皇权,从来就不像“东方专制主义”所描述的那么可怕。将WG与中国古代的专制相提并论,是毫无道理的。中国古代皇权没有那么专制,也没有现代技术的支撑使得它能将国家专制向社会深入贯彻。

    • 中国古代王朝的消亡有很多原因,不能都归咎于儒家政治系统,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一个政权可以永远保持不衰败,东方西方,过去将来,都一样。

    • 儒学对王朝的倒台不见得负有很大责任,但它对王朝形成后的走向却有着很大限制。不管谁统治了中国 这片土地,满人也好,鲜卑人也好,朱元璋也好,他们都会发现,治理一个国家,还是儒学思想最好用。

      • 儒学比其他的任何思想和宗教更能为政权提供执政的合法性。
      • 儒学在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扎根后,一个新兴的政权如需要获得政治稳定就必须依赖儒学。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王朝在兴起后都捡起了儒学这一块“敲门砖”。

    02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接受科学

    • 儒家思想肯定不利于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但是科学思想在中国没有发展和儒家也没什么必然联系。

    • 中国整个的哲学基础,不管儒家也好,法家、道家、墨家也罢,都不是从因果关系看问题,都喜欢从历史的长距离来审视问题,这样一来,中国就很难形成科学思维。

    •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片面但是深入地看问题,就是把其他条件进行“控制”,从而思辨和考察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在中国,不仅儒家,其他哲学都一样,即认为社会的众多方面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历史与当今社会有着很大的联系。

    • 中国人擅长宏观全局地看问题。正是中国人的这一历史理性精神,使得我们不能接受把问题进行割裂并加以深入研究的科学方法。所以这样一来,西方科学思想不可能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儒学、法学、道家都一样,这是中国的传统。

    • 西方科学传统也不是没有问题,西方科学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现代人文科学中就暴露出其很多局限。

    • 庄子把世界看得比较淡,因此比较消极,老子不同。老子一方面寄希望于“无为”,另一方面《道德经》大量地在为君王提供君王之术,只是说“无为”比“有为”更有利于统治。法家是对抗性的统治策略,你不服从就打你;而老子采取的是非对抗性的统治策略,区别如此而已。

    03 晚清之后,中国是否一定会发生革命

    • 有没有西方的兴起,清朝都会走向没落。但是人口不是清朝走向没落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

    •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朝代都在“进步”,清朝的不同在于:

      •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朝代,把对游牧部落的认同感一直保留下来。
      • 锐意改革,到了清朝晚期,皇族中还出了许多改革派。如果没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清朝可能还能维持更长的时间。
    • 但清朝在19世纪的积弱有着特殊性。在当时,谁统治中国都得倒台。因为中国在当时碰到了一个全新的对手,即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它与传统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完全不同。所以当时即使是汉族统治者也一样要垮台。

    • 历史有很多可能,中国不见得一定就会走向革命。但是就具体的历史现实来说,革命在中国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 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是少数族群统治的王朝,具有国内的族群矛盾和对外的民族矛盾两大矛盾。
      • 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满人和汉人之间的族群关系大大增进,军机大臣的要职都由汉人来担任。但是孙中山们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样的满汉关系就不一样了。
      • 慈禧太后搞改革,一方面希望能通过改革富国强兵,但另一方面想通过改革加强满族人的势力。她的做法给汉族精英带来了失望,袁世凯这样的高层官员以及各省的汉族地方精英于是就离心离德,这才是革命得以成功的关键。
      • 内部的族群矛盾和对外的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历史向着革命的方向发展。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儒阴法 双面皇帝——读赵鼎新教授一篇访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lp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