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传统文化说事儿,咱们男德女德一块说
文/高峰青青草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摘自百度百科)
“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摘自百度百科)
一
2017年,有一位女德讲师丁女士火了,据说她为了女性好,语出惊人,说什么“贞操是送给婆家的最好嫁妆”,什么“常挨揍的女人不得病”,等等。这些言论,居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
更为让人震惊的是,丁女士包含以上内容的演讲竟然是在高校里面进行的。由此可见,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趋势下,如今的思想观念何其混乱!连本应是先进文化思想产生地的高校都不能幸免于难。
历史的发展总是呈现曲折上升状态,这是规律。或许,当下价值观的混乱状态就是中国当代社会在发展中曲曲折折的必然体现。
对于丁女士女德方面的演讲内容,更多的网友能理性看待,无论男女老少,不少人都调侃道“穿越回了清代”、“大清还没有灭亡吗”,还有学者直接批判这种思想观念无疑是在精神上给当代女性裹小脚。说得好!
不过,笔者并不惊讶现在会有这种奇葩女德言论出现。毕竟,总会有人在是非不分地怀念过去;毕竟,总会有人用希望历史开倒车的方式来表达对当今社会现状的不满;毕竟,古今中外都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多元化自有多元化的代价。
难道,你会天真地以为,封建王朝被推翻了一百多年之后,就不会有人再想做皇帝吗?!同理,封建思想的糟粕自然也会被某些人有意无意地传递下去。
尤其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笔者,拥有了自由话语权。在思想观念很难大一统的情况下,已被淘汰的封建思想残渣,经过人为包装,穿上了传统文化的神圣外衣招摇过市,去蒙骗善良老实而尚需要启蒙的底层人民在所难免。
二
只要上过学的人大概都知道,传统文化是一笔丰厚的民族遗产。既然是遗产,当然就得继承并发展。可是,并非所有传统的东西都要继承下去。
鲁迅先生有篇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本来是讲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其实同样适用于如何对待本国的传统文化,文中曾举一穷青年继承了大宅子的例子来说明怎样“拿来”,对于我们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样很有启发意义。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先生在文章末尾如是说。
对于传统文化,现在的我们自然要拿来,但不是一味粘贴复制,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为我所用。
笔者相信那位丁女士很勇猛——敢于到处宣扬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也不自私——她是以为这些封建思想真的对女性好。可惜,她不够沉着——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观念,她缺乏辨别——错把文化糟粕当成了文化精华。
无论丁女士等人如何留恋和向往充满女德的旧社会生活,都无法把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阻挡。毫无疑问,丁女士和她的追随者们需要的是冷静下来反思历史,需要的是在哲学方面补补课,顺便去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人生在世,真的需要用与时俱进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来看待社会现象。
与所学专业无关,与是否加入党派无关,即使是普通人,甚至吃瓜群众,活在世上,也要懂点哲学,懂点辩证法,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的灵魂迷失方向。
三
早有人说过,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以牺牲道德为代价。物质条件提高与道德水准滑坡同时出现并非中国的特色,其他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历史阶段。
正因为道德缺失,近年,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在倡导传统文化——丁女士宣扬的女德内容自然不在此列,试图借助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凝聚人心,重新构建新时代的道德体系。
无论如何,用“三从四德”统治女性的时代,在中国都是一去不复返了。因为,那是在女性完全没有独立地位的男权专制社会里树立的准则,而在当代社会,女性不仅可以经济独立,而且可以思想独立,“三从四德”已经没有了所依附的土壤。即使有人继续鼓吹封建社会的女德观念,也无力让此类封建思想死灰复燃。
毕竟,自推翻清朝统治后,“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一直被大力提倡,早已深入人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男女平等”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有了法律保障。
既然如此,咱们就不拿传统文化说事儿了,现在把男德女德一块说说。在重建道德体系的路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男女都一样,而不能以性别歧视的思维方式,去一味把女性的言行予以制约。
因此,要求女人有德的同时,必然会要求男人有德。不说道德则已,一说道德,必须男女一起说。这才是平等。只拿女性说事儿,显然有失公允。
四
首先,要针对“常挨揍的女人不得病”来说一下,假定真的如此,就意味着常挨揍的男人也不会得病,都是人嘛。照此逻辑,为了健康,政府和社会都要鼓励民众日常去挨揍。可惜,这并没有医学依据。
那这“常挨揍的女人不得病”的说法来自何处呢?或许是推崇封建女德的专家们到偏远落后的地区考察过,发现一些被家暴的女性身强力壮?毕竟,从事单纯的体力劳动的底层妇女们,只要劳作不过度,就等于通过干活得到了锻炼,自然体力强健。
另外,有极少数在底层能够承受家暴的女性没能摆脱旧礼教和旧习俗的束缚,从来都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习惯了逆来顺受,认命的她们已然麻木,不会为自身的遭遇而忧虑,反而因思虑少,吃得香睡得着,无形中有助于身体健康。这样的情况,大概也是有的。笔者纯属臆想,倒也不足为据。
然而,这只是极少数被家暴女性的情况。但凡有点自尊的女性,不会感恩丈夫来揍自己,不会因整天挨揍而变得更加健康,更不会连病都不生。相反,现实情况是因家庭暴力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命案,所以国家才会颁布《反家庭暴力法》,要用法律来解决家暴问题。
在2016年,中国已经通过《反家庭暴力法》。大概这一新闻,许多人还没看到,不然那丁女士也不会在高校公开宣扬忍受家庭暴力的观念,与现行法律对着干。看来,丁女士和其追随者该补习下法律常识了。
众所周知,在当代社会,随意打骂任何人,不仅仅违反道德,而且触犯法律。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以后,家庭内部的夫妻相殴或家人打架,都可以视为违法犯罪,处罚程度视情节而定。
从此,收住打人的手吧,即使在家,无论男女,谁打谁都是犯法!
五
再来看看贞操问题。如果要求女孩把贞操作为给婆家的最好嫁妆,同理,那男孩也应该把贞操作为给丈母娘家的最好彩礼。只要求女性坚守贞操显然太专制,毫无公理可言。
在封建社会里,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也没有相应的思想独立,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物而存在,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却只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完全没有自由选择婚恋的可能性。
贞操,就是在男权社会里,要求女性对丈夫绝对忠诚,一不能失身于人,二不能随意改嫁,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这一压迫女性的封建制度,早已随着封建大厦的倾塌而成为了永远的历史名词,与当代社会毫无关系。
现代婚姻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要求的不再是女方的贞操,而是夫妻间相互的忠诚,也就是说,自愿缔结婚姻的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具有对配偶忠诚的法定义务,因此,婚内出轨既违背了道德规范又不符合《婚姻法》的精神。
出轨可以分为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以及精神、肉体同时出轨三种情况。当精神、肉体同时出轨的情况发生时,夫妻关系存在已经没有意义,最好走法律程序离婚。在精神出轨与肉体出轨的两种情况中,精神出轨要么过于乌托邦流于虚幻,要么只是昙花一现不会长久,当事人能及时调整认知的话,对婚姻危害不大;肉体出轨则是会直接影响到婚姻的质量,因为出轨男女一旦有了肉体纠缠,就会激发起占有欲和控制欲,当人的原始欲望占上风时,人就容易失去理性,导致各种悲剧发生。
言归正传。贞操已经是历史名词,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应该要倡导的是,无论男女,都要自尊自爱,懂得爱惜自己的肉体与爱惜自己的灵魂同样重要——当一个人纵欲滥交糟蹋自己的肉体时,这灵魂也无可依附。一些人打着爱情的幌子纵欲不足取!民间诸多情杀案,都因肉体出轨并杂有经济纠纷而起,与高尚的爱情无关。
应该说,夫妻双方在婚内都要善于自律。夫妻间的忠诚度不仅关乎家庭幸福,而且关乎到各自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不作不死)。假如夫妻的确长期感情不和,那就理性离婚,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
六
据说丁女士还由贞操观扯到了血统论,让女性坚守贞操观念的目的是为了维系男方的血统纯正。何必多此一举呢?在高校演讲,只要告诉青年男女们懂得自尊自爱,慎重择偶,不要放纵肉欲即可。
说到血统论,不由让人立即想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来。纵然是古代帝王,也没有维系住所谓的血统纯正,何况在人人生而平等的现代社会里已经不再推崇血统论?!人很奇怪,一方面不希望自己被别人歧视小看出身,另一方面又信奉血统论以证明有人生来高贵,由此分出高低贵贱以满足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或许,丁女士涉及血统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在批判个别女性纵欲乱交,以至于在网上出现了双胞胎有俩爹的奇葩新闻。但是,好的出发点用错了理论,就成为了谬论。那样乱交的人,男女都有,为何只针对女性来说?况且那只是个别人做的事情,并不代表大众的真实生活。
丁女士还强调女性穿着暴露会克家庭父母子女之类的话,也是不得人心。本来女性克人的命理说早已失去了原先的生长土壤,何况把这个与穿着暴露联系在一起,更是牵强附会,不讲逻辑。古时候的女性即使穿着不暴露,也照常会有人间悲剧。
此类关于女德的论调,无非是在向受着高等教育的当代新女性,重新灌输依附并效忠于男性的封建思想,试图用伪道德来把已获独立的女性制约,让女性重回没有人身自由和精神独立的封建社会生活——假如那样的话,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丁女士如此有才到处宣讲张扬自我,就意味着她已失去神圣的妇德。
显然,丁女士不仅在人生价值观上开了历史倒车,而且严重有性歧视之嫌——歧视的还是与她同性别的人,愈发显得可悲。这就是为什么她在某高校的演讲一完,就引发民众对她予以大批判的根本原因所在。
虽然目前社会上盛行炒作包装,但是文化历史的糟粕再怎么包装都变不成精华。正如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所说:“人人都会犯错,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少污蔑与束缚的社会。”丁女士这场关于女德的演讲,在以偏概全地污蔑女性并试图把女性重新束缚起来,最终成为一场历史闹剧,甚至是一个时代笑话。
七
最后,基于重要的事情不止说三遍的原则,再强调一遍,男女平等已经不只是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倡导的现代化思想观念,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因此,无论谁要谈论道德,都要以此为前提,把男德女德放到一起来说,单独揪着女性来说道德,不会再有任何说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令人惊叹不已。在社会发展获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不免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差强人意,就像贫富差距过大一样,人们的文化思想认知水平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由此带来了价值观的混乱。
在一些传统美德经不住金钱利益的腐蚀而有所衰落之时,如今我们不是不需要道德,而是更需要道德,尤其是社会公德,这与性别毫无关系,却与人的认知程度和社会风气大有关联。
诚然,提高公民的认知程度,可以依靠教育熏陶和精英启蒙,但是,提升新时代的社会风气,必须倚仗法律保障和社会制度。仅仅依靠传统道德教化来维系良知,简直如杯水车薪,作用不大。
假如法律方面能够让各种犯罪成本增大,假如社会制度鼓励踏实肯干的人浮出水面,社会风气自然会变得日益清明,公民道德自然会快速提升。这与性别无关。如此,人们就不会急功近利地忘了道义,就不会总是热衷于哗众取宠,哪里还会有丁女士等人招摇过市的女德讲演走红?!
在批判丁女士所谓女德演讲的同时,我们要思考的是在价值观呈现混乱的今天,每个人如何坚守社会良知,如何把社会公德构建?而非走向另一个极端,去践踏道德随心所欲!
作为普通公民,无论男女,都要记住一点:在温饱无忧的时代,每个人要做的不是随波逐流和放纵自己,而是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