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健康水的水质标准有哪些?
健康饮水水质标准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同时强调其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及含量,并主要针对管道分质供水、净水器及灌装水这三大行业的供饮用的水(指饮水、煮饭、煲汤等)。目前健康水尚无法定标准,但国内外已有不少专家学者,都在进行着潜心研究。
我国水营养学家李复兴教授在 2005 年提出了《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草案(共 70 项限定值),并归纳提出了健康水的 7 条标准。
(1)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及异味的物质。
(2)水硬度(以碳酸钙计)适中(30~200mg/L)。
(3)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适中(其中钙含量 ≥8mg/L)。
(4)pH 呈中性及微碱性。
(5)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水中溶解氧 ≥6mg/L,二氧化碳在 10~30mg/L)。
(6)水分子团小(半幅宽 ≤100Hz)。
(7)水的营养生理功能(如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氧化还原性等)强。
对于健康水的这 7 条标准,国内有研究者认为,对于健康饮用水来说,其中矿物质含量适中的水源是其基础;小分子团水是其核心,因为生物细胞只有 2nm 的离子通道,单个水分子的最大直径为 0.2nm,而水在自然界里以数个或数十个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团存在,其溶解力和渗透力都很低,不易被吸收,即人喝了水不等于细胞可以吸收;弱碱性是其关键(可帮助血液和体液降低偏高的酸性,维持酸碱平衡,使身体更有效地对抗细菌、病菌、炎症和疾病)。
另外,据文献介绍,美国的马丁·福斯特博士,在其所著的《长寿需要健康的水》一书中,指出健康水的标准是:含有一定量的硬度(以 CaCO 3 计,理想的是 170mg/L 左右),需要一定量的溶解性总固体(理想的是 300mg/L)和偏碱性(pH 值在 7.0 以上)。并用大量翔实的资料进行了论证。还有一些国内外的学者,通过调研和试验研究,从人体氧化还原平衡的角度,提出可将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健康饮用水的标准之一,其数值可在 200mV 以下。认为饮用 ORP 低的水,能消除体内多余自由基,可降低活性氧等氧化物质含量及其活性,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和自然治愈能力。
2.10 健康饮用水与矿物质有什么关系?
矿物质平衡应为健康饮用水的核心要求。(1)矿物质来源天然。多项研究显示,相比人工添加到水中的矿物质(用于改善口感或预防疾病),水中天然来源的矿物质对人体更友好更健康,健康饮水应尽量保持水质的天然属性。当安全的水资源不足,必须对水进行纯净化处理时,建议补充适当比例的天然水(如洁净的自来水、天然山泉水、天然矿泉水等),或用天然无毒矿石进行过滤,以获得天然矿物质的补充。尽量不采取人工添加化学盐类的方式来改善水质。(2)矿物质种类多样。水中天然矿物质种类丰富时,不仅对人体的营养效应更为全面,还可使某些元素的潜在危害得以遏制。比如钙镁可以抑制铁的过量吸收,锡可以减轻锌、锰、铜的毒性。这些平衡效应可能是通过共享转运体、竞争代谢酶等机制而产生的。由于水中离子种类多种多样,它们的最佳平衡模式还有待深入研究。
(3)矿物质浓度适宜。水中矿物质浓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无矿物质的饮用水不仅阻断了饮水中营养元素的补充,还会增加有害元素暴露风险(软水可增加铅、镉等有害元素自管材的析出),因此从营养和安全的双重角度看,矿物质浓度过低、过高都是应该避免的。在我国的相关水质指标中逐步新增碳酸氢盐、钙、镁、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这五项指标的最低保留水平,初步建议值可分别在 30mg/L、25mg/L、10mg/L、100mg/L、100mg/L,以防范中国人群膳食矿物质不平衡导致的人群健康风险。
(4)矿物质比例平衡。钙离子、镁离子是水中最为丰富和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两种离子,现有资料显示水中钙、镁比例如果过高(钙过高或镁过低),钙、镁的营养价值都会受到影响,两者在 2∶1~3∶1 浓度范围较好。但对于水中复杂的多种元素,怎样才是最佳搭配比例和分布丰度,目前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有待开展深入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