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奇”的对话,是这样子的充满童趣。如果孩子再大一点呢?
如果大人卸下期待、命令、意义化与说理的话语,换成探索孩子的语句,自然就能发现孩子的成长了。豆豆五岁,和他聊天是很有趣的。
豆豆:妈妈,我的蓝够了。
我:什么是“燃”够了?
豆豆:就是那个蓝色的条够了,我的能量就满了。
我:哦,是蓝色的蓝吗?
豆豆:是啊,那个红色的是生命,如果没有了,我就死了。
我:哦,原来如此,这是你在游戏节目里看到的吧?
豆豆:是啊。妈妈,我的蓝够了,就能发出能量。(哈哈大笑)
我:发出什么能量呢?
豆豆:放屁啊。(哈哈哈)豆豆乾坤屁是我的招式。
我:啊,蓝够了就放屁,好吧,威力无穷,我们都被臭晕了。
豆豆:(哈哈哈)妈妈,我还有豆豆招式。豆豆连环拳,豆豆臭脚丫,豆豆连环腿,豆豆无敌组合。
我:哇,你太厉害了。这下爸爸和哥哥都不是你的对手啦。
豆豆:对啊。
爸爸和哥哥纷纷表示扛不住豆豆的乾坤屁,一招致胜。
我和小朋友的沟通是很顺畅的。和瓜瓜及其他人,就少了很多耐心。与学生的对话,更是不由自主地进入说教模式。对待家人,朋友,好为人师,缺乏倾听,应该是我最大的卡顿了。
对话中,还是需要多觉察自己,是不是又抢话了,是不是又没耐心倾听?是不是又给了建议?是不是又指责了?
今天记下的笔记:
1,教育不是输入,而是帮助对方觉知,真诚探索,理解对方。
2,大人在对话中的反馈,内容要温暖,讯息要明确,声调需和谐。
3,孩子在对话中被理解,学习应对的态度,学习聆听与表达,感到被重视,发现自我与世界。
4,和谐双向的对话,是教养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