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郭子仪的一生

郭子仪的一生

作者: 语修 | 来源:发表于2023-02-01 11:20 被阅读0次

《红楼梦》里有句判词说:陋室空床,当年笏满床。

“笏满床”说的就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家族。

郭家富贵显赫,子孙给郭子仪祝寿的时候,上朝用的笏板满满堆了一床。

郭子仪一生戎马,抵御外敌,扶持四朝,使国家免于外敌奴役。

功高而不震主,手握天下兵马,却不遭君主猜忌。

85岁高龄善终,子孙得其荫蔽,七子八婿入朝为官,皆为肱骨,家族兴旺,延续几百年。这与郭子仪善于化解冲突,接纳百川,有着很大的关系。

福禄寿全。

在唐代历史上,郭子仪参与平定唐玄宗晚年的安史之乱,又经过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屡建功勋,作为“中兴名将”“四朝元老”,最后被封为汾阳王。

郭子仪居高位,生活奢侈,有8个儿子、7个女婿都在朝廷当高官,孙辈有几十人,全家3000多口人。

郭子仪不仅生前荣华富贵,八十五岁去世后,也是极尽哀荣,可以说,郭子仪一生之中,福禄寿全占齐了,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能善始善终的重臣。

郭子仪的一生并不总是顺风顺水,事事如意的,经常受到皇帝的猜忌,还有皇帝身边的太监与大臣的诬陷中伤。

郭子仪之所以功高震主却能够善终,是因为他运用自如的进退之道。

平定安史之乱后,很多人劝皇帝收回郭子仪的兵权,免得他造反。于是皇帝就下命令,要他把兵权交出来,他马上照办,统统交了,只带了几十个老弱残兵,回家种地。

后来西羌造反,没人能抵挡,皇帝叫他出兵,他一个兵也没有,但他一接到圣旨,穿上盔甲,带着那些老弱残兵上马就走。

一路走,一路收容散兵游勇,只要有手有腿的他都要,就这样一路收容,编成了军队。平定西羌后,他把兵权交出,又回家,还是那几个老弱残兵跟着他。

几代皇帝看他确实没有野心,而能安定天下的也只有他,不得不重用郭子仪,直到封他为王。

做了汾阳王的郭子仪仍然非常低调,对家人严加管束,不许子孙胡作非为。他的一个儿子娶了公主。小两口吵架。公主说:“我爸爸是皇帝。”儿子说:“我爸爸给他皇帝都不做呢。”公主去皇宫告状,说郭子仪有不臣之心,他连皇帝都不想做,何况他手上的兵权比皇帝还大。结果郭子仪就把儿子绑了送上朝廷,让皇帝无话可说。

郭子仪的汾阳王府不像别的王府那样壁垒森严,而是门户大开,随便让人出入。他的儿子抱怨这样不方便。

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解释说:

“我们家的权势地位、声名财产都已经到了顶峰。如果像别人家那样大门紧闭,不与外人往来,只要有一个人诬谄我什么,就会有人跟着胡乱猜测,如果传到皇上的耳朵里,弄不好就是杀身之祸;而我们家四门洞开,任人出入,一切都明白地摆在众人眼里,谁要想加罪于我,不是就找不到借口了吗?”

唐朝名将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俩人军功不分伯仲。但是早年的时候,俩人关系很差。同为中级军官,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二人不会打一句招呼。冷眼相对,互不搭理。

后来,皇帝任命郭子仪为兵马大元帅,李光弼被分到郭子仪手下效命。李光弼怕得半死,生怕郭子仪找个借口把自己杀了。

出人意料的是,郭子仪却把手下一万精兵分给李光弼,帮他建功立业。

李光弼不负所托,七年之间,打了无数硬仗,帮郭子仪分担了巨大的作战压力。

也正因为多了李光弼这样的名将,安史之乱才最终得以平定。

唐肃宗曾发自肺腑地感谢郭子仪:“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李光弼也备受后人推崇,被称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后来朝廷叙功,李光弼与郭子仪更是一起受封,不分伯仲。

郭子仪手握军权,朝中大臣鱼朝恩十分嫉恨他。

趁着郭子仪出征,鱼朝恩派人把郭家的祖坟掘了。

朝堂哗然,皇帝也惴惴不安:郭子仪手握重兵,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出人意料的是,郭子仪回京之后,拜见皇帝。

他说:“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

意思是我带兵多年,杀戮太多,罪孽深重,如今祖坟被掘,是天谴,不是人祸。

一场政坛的腥风血雨,就这样化为无形,皇帝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后来鱼朝恩请他赴私人宴会,郭子仪的手下要带五百精兵护卫前往,结果郭子仪就带了几个家童去。

鱼朝恩见到郭子仪胸怀磊落坦荡,大为感动。

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

夸赞郭子仪是值得敬佩的长辈和君子。

在这之后,鱼朝恩彻底服了郭子仪,再也没有和他发生过冲突。

相反,李光弼虽然军功卓著,但是做事却毫不留情,曾经在皇帝的回护下力斩御史崔众。

手下犯错,一定严惩,谁的面子也不肯给。

因为得罪人太多,李光弼官场始终不得志,在57岁郁郁而终。

多个朋友多条路。

一个如果树敌多了,路就会越来越难走,慢慢的,也就无路可走了。

冤家宜解不宜结,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有一次,郭子仪病了,朝廷大小官员都来探望。

郭子仪一边欣赏舞女歌伎,一边谈笑会客。

但当一个叫卢杞的年轻下级官员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让女眷歌伎回避,自己整理好衣冠,坐在案前和卢杞攀谈。

卢杞走后,家人和歌伎不解,问他为何如此慎重对待一个小小的官员。

郭子仪叹了口气,解释道:

“这个后生不是池中物,将来一定会爬上高位。但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他的长相可怖,你们女人见了会吓着,这会伤他的自尊。等他得了势,就会有灭顶之灾了。”

其他官员没有郭子仪这样的考虑,他们因为卢杞官职不高,就肆无忌惮地嘲讽他脸丑。

之后,卢杞平步青云,当了宰相,凡过去轻视和得罪过他的人,都被他一律借机处死。

卢杞却对郭子仪十分尊敬,相安无事。

相关文章

  • 人物|郭子仪:不聋不哑,不做贤臣

    郭子仪,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他通晓兵书,多谋善战,战功赫赫却从不盛气凌人。 郭子仪戎马一生,身份显赫而且长...

  • 郭子仪

    郭子仪(部分资料来自《旧唐书》) 在郭太后那一章提到了郭子仪,郭太后是郭子仪的孙女,郭子仪一大家子,真的是荣耀满门...

  • 盛世该有大气象——舒生读《论语》之五十九

    唐明皇因安史之乱由京城一直逃到成都,终于靠郭子仪打败安禄山而收复两京,郭子仪也因功封王。以后唐代宗把公主下嫁郭子仪...

  • 笑的和恼的

    那天,因为要写《名将传奇——郭子仪》,就去查阅《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鉴》中与郭子仪相关的一些人的传记和记...

  • 郭子仪情商智慧

    郭子仪的情商高不高,看看后人对他的评价, 郭子仪,祖籍山西汾阳,中唐名将,封 “汾阳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

  • 故事: 眼见他起高楼

    说故事:眼见他起高楼! 唐朝的著名功臣郭子仪,功在大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戎马一生,有再造唐室之功。 据...

  • 《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五十五

    五十五、郭子仪兴唐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刺史。郭子...

  • 中国历史隋唐五代2021/9/14(140~143)

    郭子仪的保身之道 郭子仪手下的一名大将因为不满于唐王朝给予他的待遇,所以就发动了反叛,又使吐蕃等部落数十...

  • 隋唐五代||中唐名将郭子仪14

    打仗不在兵多,在将谋;克敌不在将广,在帅勇。这句话说的就是中唐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697一781),中唐著名将领...

  • 郭子仪

    俊美人才品行良, 单枪匹马定番邦。 戎马倥偬李唐柱, 誉满朝野汾阳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子仪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ri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