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长假英子回到连队的家陪伴爸妈,梦云和宋军一如既往的忙碌,梦云每天准点赶着羊群出发,宋军做防疫收尾工作,英子难得回来,和曾经的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
三号早晨还没有到起床的时间,婆婆就把电话打到了家里,梦云一看号码赶忙示意宋军接电话:“这么早来定话,可能是老爹情况不对。”
“你忙不忙?”婆婆总是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感受。
“不忙,发生什么事了?”宋军有点心虚。
“你老爹昨天情况不稳定,医生看了叫做准备,老三昨天晚上就在这里住的,早上情况不太好……”婆婆情绪相当稳定。
“我这就回去。”宋军放下电话就寻找衣服。
等他穿戴整齐,梦云在电磁炉上早就煮了一碗面条,并且把一个纸包塞给宋军:“这是3000块钱,咱们没有怎么照顾老爹,寿木钱咱们出。我早就打听过这点钱可以买一口好寿木。”
宋军胡乱把纸包塞到口袋里,便匆忙出去了。
做好早饭,梦云唤醒了英子:“快起床,你爸已经回城上了,爷爷情况不好,收拾好书包我们可能随时出发。”梦云一边安顿英子手里忙着整理东西。
按照约定的时间梦云赶着羊和王淑玲汇合后,便把情况告诉她:“我老公公情况不好,宋军已经出发了,我随时都有过去的可能,羊怎么办?”
“没事,我让小四川帮忙把羊赶回去,你做好准备。”王淑玲又分享了一些她公爹去世的细节,梦云倒不怎么紧张了。
果然十一点不到,宋军电话就打过来了:“老爹走了,你下去借个帆布带过来搭灵棚。”
梦云和王淑玲交代一下便匆忙往家赶,电话联系到了帆布后,又和面包车司机约定时间。步行到家,基本没有什么障碍了。
来到婆婆家,门口已经挂上了花圈店送来的各种挂件,帮忙的人忙着卸车,梦云进来和宋军交代一下便带着英子走到灵堂前烧制、磕头、戴孝。
姑姐在守灵,弟妹和儿子赶早班车从市里提前回来,李淑云和帮忙的几个父母在准备中午的粉汤,场面忙碌不已。
梦云和英子去房子里和婆婆打个照顾:“妈,你伺候老爹尽心尽力,老爹也解脱不受罪了。”
吩咐英子陪着奶奶,梦云便忙乎开了。
大伯哥早就带着帮忙的人去山上选墓地,宋军和老三去寿木店选品种,姐夫帮着招待来往的客人。
人员安排停当,梦云悄悄和宋军商议:“烧粉汤这一块嫂子领着干,你哥不顶事,咱俩守灵,让老三两口子腾开手办外面的事。刚才韩老板和罗老板都来过,至于在谁家办席让老三和妈妈商量,不是咱们的地盘咱不做主。”
宋军心领神会,替换了弟妹,梦云也劝姑姐:“你去休息一会吧,我和你二哥在这里。”
熬到半夜,宋军三兄弟轮换着在灵堂守夜,帮忙的几个男人在一侧打麻将陪着熬夜,梦云和弟妹在沙发上凑合了几个小时。
第二天晚上的副席罗老板亲自操刀,按规矩十二个菜,六热六凉烟酒自然也是高规格。
老大家的儿子从省城的学校赶回来已经到了夜里十二点了,毕竟是爷爷奶奶疼大的孙子,还是赶上了送爷爷一程。
出殡日定在周五,亲邻朋友们都来送葬,院子里顿时热闹许多。
开完追悼会,棺木就要上车那一刻,梦云婆婆在三个孙辈的簇拥下送他一程,这对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妻经历过生死离别、又互相陪伴了这么多年,怎不让人动容?
土葬仪式繁琐,当棺木放到墓坑里大家七手八脚往里面埋土的时候,潮潮一下子大哭起来:“压到爷爷了,爷爷出不来了……”
跪在身边的妈妈赶忙和潮潮解释:“爷爷到另一个世界了,那是也有的房子,要给爷爷修得不漏雨。”
潮潮似懂非懂点点头停止了哭喊,一行人跪在一排烧纸、烧老人的旧衣服,最后再把带过来的花圈一个一个架到火上。
完成埋葬仪式人流直接去了餐厅,梦云随车回到婆婆的院子里:“妈,我来接你去餐厅。”
“我还去吗?”婆婆随口问道。
“你的老朋友老同事都在,怎么着你打照顾比较好。”梦云劝道。
罗老板办这种席面早就熟门熟路,两个小时基本搞定一切。
送走客人宋军搀扶着老妈妈去路口打的,梦云领着英子和潮潮也准备离开,老三两口子留下来结账,可是李淑云依然留在那里,老三媳妇大手一挥:“大嫂子你也回去吧,这里没事了。”
这一下戳了李淑云的肺管子,气呼呼离开餐厅开始骂等在门口的老公:“你这个大儿子算个啥,说话没一点份量……”
起因还在于白天有人嘀咕:“一般都是大儿子发丧,他们家怎么是小儿子在管事?”
李淑云听到这话本来就窝火,结账时老三媳妇直接把她撵走,可以想象李淑云心里骂娘一千次。
这还要缘于公公刚刚得病的春节过后,和李淑云玩得不错的姐妹搬到市里居住,提前给老人准备的棺材板用不上,就和李淑云商量:“要不卖给你们家吧!”
李淑云和她谈好了价格也找好了木匠,婆婆觉得这个事要给其他两个儿子商量一下。
宋军尊重老妈的想法,可小儿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做好寿木放哪里?到时候去店里挑着买。”
这一下把李淑云的脸面在地上摩擦,给梦云抱怨时得到的不是宽慰:“谁出钱谁有话语权。”
梦云内心的真实想法则是:“老婆婆出钱,你摆长媳妇的谱,多想了。”
老三两口子从餐厅回来,把账本交给了婆婆,还剩余一些余款。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婆婆拿起算盘开始讲话了:“我提前取了5000元这是应该出的,现在开始报你们每家出的钱,从这里面取走。”
“淑云,你花了多少?”婆婆询问。
“刚开始的纸、蜡烛和香是我买的。”李淑云报了自己的支出。
“给你100元。”婆婆从中抽出一张百元大钞给了李淑云。
“梦云你们带来的三千还拿回去。”婆婆又数了一塌钱推到梦云面前。
“这个钱我们不能收,我们照顾老爹少,寿木钱应该我们出。”梦云又把钱推到婆婆面前。
“你们没有出力,一年四季的肉都是你们带来的,还给他们几家也带肉,已经感谢过他们了。”婆婆又把钱推给了梦云。
姐夫开玩笑:“老二家不要,老娘留一半剩余的一半咱们三家分。”
老三接上话茬:“我们每家分几百块钱,那就证明老二家买了寿木,当儿子的丢不起这个人。”
每家的帐都算清楚,还有一点余款,李淑云原以为每家都能分上一点,谁知道老三媳妇发话了:“老爹走了,就这么一个老娘,谁家有矛盾关住门解决,我们两个哪怕离婚也不找老娘,让她过个安稳日子吧!”
这话像一记耳光甩在了李淑云脸上,平时以离婚威胁,婆婆给点好处安稳一段时间。
一直沉默的姑姐说话了:“这点钱留在妈妈这里,有意见吗?”她看了一圈。
“老爹的后事本应该儿子们出钱,老妈承担了所有,我们还能说什么。”老三媳妇做了总结,“二嫂雇车带来的篷布,明天还得雇车带走,妈,给二嫂报销车费。”
“不用,不用。”梦云拒绝,来日方长,说不定还有什么事发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