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华歆忤旨 陈群戚容
【典源】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注]引华峤《谱述》曰:文帝受禅,朝臣三公已下并受爵位,歆以形色忤时,徙为司徒,而不进爵。魏文帝久不怿,以问尚书令陈群曰:"我应天受禅,百辟群后,莫不人人喜悦,形于声色,而相国及公独有不怡者,何也?"群起离席长跪曰:"臣与相国曾臣汉朝,心虽悦喜,义形其色,亦惧陛下实应且憎。"帝大悦,遂重异之。
【人物简介】
华歆(157-231)三国时魏国大臣。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东汉末,举孝廉,授郎中职,为尚书郎。诏任豫章太守。孙策据江东,受到他的支持。后被征入京,任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以他为军师,转御史大夫。文帝即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为司徒。明帝时,任太尉,进封博平侯。
陈群(?-236) 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为刘备别驾,后归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封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曾建议任选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即推选各州郡有声望之人,出任"中正",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九品)上报政府,按等选用。这一制度,后来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之工具。明帝时任司空、录尚书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