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网上看到了在医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斯蒂芬格伦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当时记者采访他的时候问:“是什么让你具有普通人不及的创造力?”他提到了他童年时的一段对他影响至深的经历:
有一天,他试图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牛奶,取出后刚走出几步,就失手就牛奶瓶掉落在地上,顿时厨房里一片狼藉。
他的母亲闻声而至,然而母亲没有发火,没有说教,更没有处罚他。
他母亲说:“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牛奶洒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反正已经洒在地上了,在我们收拾干净之前,你想玩一会儿吗?我想,玩牛奶说不定也是很有意思的。”
他就真的玩起了牛奶。
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牛奶是你洒在地上的,也应该由你来收拾干净。现在,我这儿有海绵、抹布和拖把,你想用什么?”
他选择了海绵,他们一起将地上收拾得干干净净。
接着,他母亲又说:“刚才你拿牛奶瓶没拿住,这说明你还没有学会如何用一双小手拿一只大奶瓶。现在,我们到院子里去,在一个瓶子里装满水,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一个很好的搬运方法,使瓶子不会掉落到地上。”
他通过反复实践,知道如果他用双手握住靠瓶口的地方,则瓶子在搬运过程中就不会掉下来。
看完这段后,我陷入了沉思,小时候犯了错爸爸批评指责我的场景突然就闪了进来,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无助地不知所措,内心忐忑地告诉自己,下次再也不可以这样了。好像一旦犯错,整个人都被否定了。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不管在工作中还是人际交往中都特别怕犯错,怕被惩罚,怕自己做得不好。
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犯错好像是不被允许的,父母好像没法接受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这个事实。当然这也不能去怪罪我们的父母们,他们小时候也没被像斯蒂芬格伦的妈妈那样对待过,所以他们也不会正确地处理犯错这件事。即便是已经进化过的我们这一代,学了很多的育儿知识,不会简单粗暴地打骂,而学会了讲道理。但讲道理看似比打骂温和了很多,但本质仍然是不接受孩子犯错的,不然就不会需要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了。
人在不断地进化过程中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就像处理犯错这件事一样,我们也可以从斯蒂芬格伦妈妈的处理方式中学习一二。在我看来,处理犯错可以从三步走:
1.迅速从犯错的受挫情绪中解脱出来
打翻的牛奶已经捡不起来了,如果还纠结在受挫的情绪中,只会内耗自己的能量。可能有人会说,我就是会陷在失落的情绪里出不来啊,我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不是一瓶牛奶啊。道理都是一样的,总之是回不去了。还是没法在情绪中走出来的话,建议打翻一瓶牛奶,看看能不能捡起来,自己试过就会释然了。
2.妥善地善后
斯蒂芬格伦的妈妈并没有帮他收拾残局,而是让他自己承担起收拾残局的责任,顶多是帮了一下他的忙。现实生活里,别说孩子,就是很多成年人都会在犯错后选择逃避,没有勇气去收拾残局。收拾残局是面对自己犯错的开始。
3.从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
斯蒂芬格伦的妈妈处理孩子的犯错是层层推进的,先让孩子从失落的情绪里走出来,没有了情绪自然能够去坦然地收拾残局。而最最重要的是在收拾完残局后要去找到自己犯错的原因,并且不断练习,直至解决导致犯错的问题。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于犯错的态度。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明白,无需害怕犯错,犯错其实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