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提高自读效率。
2.把握鲁迅的形象特点,理解萧红对鲁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品味萧红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物简介。
萧红,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中的女主角。代表作有《呼兰河传》 《生死场》等。
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学过的课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萧红与鲁迅的关系。
鲁迅是萧红最初步入上海文坛的引导者,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缘。
3.人物印象。
萧红:电影《黄金时代》的海报中,萧红对“黄金时代”的定义是“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的确,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中,虽磨难与波折不断,但任性率真、追求自由是她留给读者的印象。
鲁迅:在电影《黄金时代》海报上,鲁迅的宣言是“想骂谁,就骂谁”。这是否符合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二、画说鲁迅
1,世人眼中的鲁迅。
出示搜索引擎中优先显示的一系列鲁迅的图片。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图片中。鲁迅的表情都很严肃、冷峻,不苟言笑,横眉冷对,让人心生距离感这是大多数人对鲁迅的印象)
2.萧红笔下的鲁迅。
萧红笔下的鲁迅是否也是一脸的严肃呢?
三、表情聚焦
1,发现鲁迅的典型表情。
速读课文,找出萧红笔下鲁迅最经典的表情。(共4处)
萧红笔下的鲁迅不是怒目圆睁的,而是常常笑着的。
2.概括鲁迅的表情特点。
鲁迅的笑有什么特点?(“明朗”“欢喜”“会心” )
3,匹配鲁迅的图文表情。
关于鲁迅的笑,不同的作家用不同的文字记录过。下面的插图是鲁迅相关照片中唯一大笑的镜头,你觉得用来当作哪一次笑的配图最合适?
A.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他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长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1.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的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郁达夫《回忆鲁迅》
2.不言不笑时,鲁迅神似猫头鹰跟他谈天时,有时候要笑一两声,他的笑声是很够引人注意的。
——沈尹默《忆鲁迅》
B.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谈的热闹。
3.行动举止是很和蔼可亲,说到开心的时候,索性把头扬向后哈哈的笑。
李淑珍《与鲁迅的一席话》
c.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D.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4.总是以温和的态度对我,说话总含着笑。
——白薇《我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和感想》
四、多面发现
1、梳理鲁迅的不同形象。
写人的文章,应该避免千人一面的写法。每个人往往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甚至可以一人干面。身为一名作家,萧红为鲁迅塑造了多个身份,具体有哪些?
(父亲、丈夫、长者、作家……)
2、分析鲁迅的形象特点。
人往往在人群之中才能显示出个性,角色感才会鲜明起来。
请选择一个形象,结合文章相关细节,谈谈鲁迅的这一形象特点。
作家
父亲
长者
丈夫
丈夫:尊重妻子。(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
父亲:呵护成长,保护天性。(周海婴玩饺子皮,可以“闹的起劲")
了解儿子,尊重孩子的判断与体验。(周海婴对鱼丸的否定得到鲁迅的支持)
长者:对待年轻人-辛勤培植; (与青年谈论到深夜,细读青年人的书信)
宽厚体谅。(嘱咐许先生付车费)
对待家人——大度慈爱。(去看电影,来回都不坐汽车)
作家:日常写作-勤勉。(“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对字稿的态度--心境释然。(不介意炸油条的“用着包油条”,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患病之后的工作态度-燃烧生命。("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
3.品析萧红的语言意蕴。
(1)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
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爱之深,责之切。以前后矛盾的行为对比,表现鲁迅对于青年的宽容与关爱。
(2)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
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
还是坐着。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通过简单的反复,抓住人物典型姿态,强化人物形象特点。
(3)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和,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利用“-……就……”这组关联词,将鲁迅动作轻捷、举止利落的形象勾勒了出来。
4,补充鲁迅的其他形象。
【画家鲁迅】鲁迅从小迷恋绘画,《山海经》中的插画引起他对美术的兴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绣像本”是他的绘画尝试集,后来练就一定的木刻助底,常将木刻版画与古代碑刻的艺术元素运用到封面上上。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回忆鲁迅先生(原文) )
五、赞与挽
提问:文章表达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 (崇敬与追念)
材料1:
谈得高兴的时候,萧红先生会告诉我们她曾经在北平女师大的附属中学读过书。并且也知道她还有父亲,母亲是死了,家里有一位后母,家境很过得去。也许,她喜欢像鱼一样自由自在的吧……萧红先生遭遥困厄最惨痛的时候,这时意外地遇到刘军先生,也是一位豪爽侠情的青年,可以想象得出,这就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直至最后,他们虽然彼此分离,但两方都从没有一句不满的话,作为向对手翻脸的理由,据我所听到,是值得提起的。
材料2:——许广平(追忆萧红
鲁迅去世,萧红正在日本,她立刻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萧军,让他替自己劝慰许广平,代她送一个花圈。此后,在组诗《沙粒》、散文《鲁迅先生记(一) 》和《鲁迅先生记(二)》,以及《拜墓》诗中抒发了对鲁迅的哀悼之情。三年后,萧红写出了她最成功的纪念鲁迅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
—— 唐兵《平凡的鲁迅》
困顿岁月里的萧红,曾经常出入于鲁迅家中。与鲁迅相处的日子,是萧红坎坷不幸的生中少有的闪烁着灿烂阳光的日子。因此,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着深沉的崇敬与感激之情。于她而言,鲁迅不只是一个时代青年人的精神导师,更是她灵魂上的良师诤友,如兄如父。
六、小结
斯人已逝,无论萧红还是鲁迅。但一个伟大的作家永远是以文字延续其生命的光亮。鲁迅不可复制,萧红也不可复制,但任何时代都需要鲁迅式的笑与萧红式的任性率真,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这份亦师亦友的真情。正如萧红在其《鲁迅先生记》一文中所言: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记住那些荒草,也许在红尘中奔走,才能不忘自己曾经是“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