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肖红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这样开头的。
这篇文章来自于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编者选取一个片段纳入教材来展现鲁迅先生,是想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能够认识到一个丰富而又立体的鲁迅先生,一改之前学生对鲁迅的抽象认识,也学会从小事和细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文章中有好多地方乍看起来有些琐碎,片段之间没有逻辑性。比如:“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在吃几个吗?”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叙述的是做韭菜合子和荷叶饼的情节,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背后却是对鲁迅先生无比的敬意和怀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肖红能够对这些小事记忆如此清晰,连鲁迅先生当时的一言一行刻画的如此细腻,足可以看出先生对妻子的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对自己的体恤、关爱和宽容,这些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之深刻。
另外从“我一提议,先生必然赞成”、“做的又不好”、“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胃药一二粒”这些语言中可以想象肖红先生在写这个片段的时候一定是眼含泪花的,因为此刻她内心之中一定是充满温暖、充满怀念、充满热爱的。因为那个坚定地支持她的鲁迅先生已经不在了,已经永远的离开她了,而那些能够回忆起来的点点滴滴,只言片语都成了她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因为她对鲁迅先生很熟悉,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写着写着心情就复杂起来,既有回忆的温馨与感动,又有永别之后痛彻心扉的思念。作者想到哪里就写到那里,恰恰这样的看似没有逻辑,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肆意宣泄,让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先生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学生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人而不是神。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阅读入手,以课后编者提供的阅读提示为指引,以课本上的旁批为突破口,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以及通过看似琐碎平淡的小事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因为课文比较长,一节课的时间里不可能分析的太多,所以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阅读,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片段或故事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切不可贪多,让学生理解过于肤浅。
课后的练习设计环节,我们可以用阅读提示中的最后一段来设计。“鲁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家,之前我们也学过他的作品。你印象中,鲁迅是怎样一个人?你是否对他有点儿敬而远之?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对鲁迅会有新的认识。不妨跟同学交流一下。”可以设计两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让学生写出自己对鲁迅先生认识的前后变化,并做好对比,写一写变化的原因。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仔细的阅读课文,在课上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肖红笔下的鲁迅先生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
第二阶段: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教学任务“写出人物精神”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认真细致的观察身边的人,写一篇人物刻画的作文。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阅读和写作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之后尝试着主动运用,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让我们的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