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有一股魔力,要不是下班回来的晚,我估计不到一晚上就能读完。语言通俗易懂、行云流水,读的很顺畅。它的情感却像坐过山车,剧烈颠簸在刀尖和蜜饯间,直至跌入万丈深渊,一切又顺理成章的归于平凡。
这本书其实和《百年孤独》一样,都是在阐述命运和孤独,命运对主人公福贵一直毫不客气,非要致他于“死地”。可是福贵也对他的命运毫不妥协,一直在好好活着。
这里不禁想起《士兵突击》里许三多一直重复的那句: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二者的相同点,我想是他们都十分认同活着的重要性。不同的是,许三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还是需要靠类似于“产能”、“结果”来衡量的,人们崇拜他、尊敬他,也是因为他最后的结果是当上了兵王,他用最朴素的价值观和基于几千年凝炼的中国农民的那股子“韧劲”,朝着“一万小时定律”所描述的“贵在坚持”去努力锤炼自己,最终成就了生命的意义。
然而福贵很难说会觉得生命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或许在他看来(或许也是作者余华看来)生命唯一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要活下去!所以即使很不协调的、身边的至亲一个个离他而去,在绝大多数人遇到相同的情况,一定会泪奔到抽搐乃至失去活下去的动力时,福贵还活着,所以他可以继续活下去!
看这本书很容易内牛满面,很容易痛骂福贵的前半生,很容易批判那些个时代。当然,我们可以指责福贵是个败家子,败坏他身为地主的家产;也可以指责他不懂得教育儿女,事实上,在看这本书时我一直在为他的育儿方式吐血,职业病,没办法[捂脸];可以指责他自欺欺人,一无所有还麻木不仁,只得认命苟且的活着(这在心理学上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但是,这又怎么样?没有人可以规定人必须怎样活着,或者规定活着必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我一直在想,人类文明应当有更多可以优化的格局,毕竟文明不过几万年,文明史不过几千年。随着文明的发展,人选择的权利应当有更宽广的范畴,所以选择怎样的方式活着就应当更加私人化。福贵的人生或许用现代人的角度,毫无意义,但是他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活下去,而且他在历经磨难后确实活了下来。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好像大多数人都是围着这个圈子在绕,用一生在印证这句话。对了,这本《活着》还有讲述了另一个很经典的道理:福兮祸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