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俗话说得好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进进出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一旦真正的离职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发生在自己的下属,刘超就不得不深深的反思了。
宋杰曾经是创造了公司个人业绩最佳的优秀员工,但是在公司裁员来临之际,他是第一个刘超部门裁员名单上的人。刘超找陈总,想把他给保下来。但是当陈总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刘超犹豫了。那句话是这样说的,”刘超,这个人我觉得应该开除出你的团队。你想想,你对他有把握做到掌控吗?最终的用人者是你,我也会把到底是用留还是开除的权力交给你。但你一定要想清楚后果。不要给自己留下隐患。你再考虑考虑吧,我的意见表达完了!“刘超说了一句:”领导,我知道了!“转身离开了陈总办公室。宋杰就这样离开了。
宋杰可能是与上司合作上出了点问题,失去了领导的信任,而他又没有及时沟通和解决,最终就辞职了。眼看同僚离去,大家都有点“兔死狐悲”,但宋杰临走前的所作所为却把这种伤感变成了伤害。他在离职时发泄私愤,把电脑里的文档资料、合同底稿、企划文案等全部删掉了,留给继任者的是一部重新格式化了的空电脑。宋杰因为心情不爽,临走前拿不能带走的公司财物出气,摔摔打打的,还对后来者出言不逊。"你们也别在这里卖命了,结果肯定跟我一样。卸磨杀驴,等把你榨干了,就是你离开的时候了!"因为刘超曾经带过他,领导让刘超转告他,让他再来一趟公司,继续交接好工作。谁知他怒气冲冲地说:"告诉他,让他死去吧。"刘超握着电话目暗口呆了。宋杰的走,让刘超见识了什么叫抱怨,怎么化解抱怨。尤其是关于六千奖金的问题,更是让刘超读懂了人心和人性。没有所谓的兄弟之情,没有所谓的领导之意,只有那一点点的利益驱使而扭曲的人心。
转眼五年过去,刘超为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决定跳槽。通过网上招聘,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成为刘超的新东家。从接到聘用通知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不动声色地准备辞职了。因为宋杰的走给了刘超不小的触动,他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优雅的转身。想到自己刚出校门便进入这家公司得到锻炼,他心里对领导、对公司充满了感激。当晚,刘超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充满对老总,同事以及团队的感激之情。第二天,刘超将辞职书以及感谢信递给老总:“在这里,我不但提高了业务能力,还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现在虽然不得不离开,但我希望能在临走前,把我的感谢信在例会上读一读……"
那天,刘超根据自己五年细心的观察,针对具体情况给公司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老总边听边点头:“一个另谋高就的人临走前还对公司这么上心,难得。"公司规定,员工辞职要提前三个月打招呼,以便培养接替离职员工的人选。为了降低辞职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刘超根据老总的指派开始重点培养一个接替自己的员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基本上就可以顶替刘超的日常工作了。由干刚毕业的时候青涩幼稚,说话做事难免冒失,眼看要离开这里了,我觉得有必要化解这些旧怨。我挑了一个大家手头都不太忙的时候,走到几个同事面前,真诚地说:“当初刚从学校出来,非常幼稚、冲动,许多事情做得有失分寸,请你们原谅……"同事们见我这样说,都笑了:谁会不出点错呢?
离职的日子越来越近,刘超更是早来晚走,想站好最后一班岗。根据公司规定,辞职申请提出后三个月才可以走人,可由于刘超提前培养出了接班人,并把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领导批准我可以提前离开。这时,“新东家”打电话通知我:报到时请务必带上原单位领导的鉴定。老总听说后,非常配合,鉴定中字字句句都是对刘超的褒奖。按照刘超与老总的约定,在周五的例会上,老总将公布刘超辞职的事情,同时,冒读感谢信如下:我的辞职让大家很意外,但是我的感谢信让每个人都感到了温暖,以至干在我读感谢信的时候,好几次都被大家热烈的掌声打断。老总破例在会议上宣布:"感谢小刘这几年给公司作出的贡献,这个月的公司聚餐提前到今天下午下班后,算是给小刘钱行。饭后,刘超给大家鞠了一躬,算是正式告别。离开不久,刘超收到同事的手机短信:“小刘,我们一致认为你转身离开的姿势非常优雅!"
说完了宋杰,不得不提侯志。侯志同样是一个人精,他最大的优势是他太聪明,他最大的劣势也是他太聪明。刘超感悟到,其实在职场中,有的时候做个傻子,也是蛮好的。另外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就是年龄问题。侯志抱着要养老的心态去工作,自然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认可。所以,侯志也成为了那个被淘汰的对象之一。刘超长了教训,没有再去保人。路是自己走的,保是保不住的。
感悟:离职时,有人出于不满,喜欢揭公司的短,恶劣者甚至造谣中伤,说老东家的坏话,但据观察,职位愈是做到高端,圈子其实愈小,可供选择的岗位就只有那么几个。作为有素养的职场人,在离职时其实没有必要做得那么不计后果。离职,是与旧工作告别,也是新生活的起点。不要认为离职就意味着和过去的公司、工作、同事一刀两断,没必要讲究礼仪。其实,离职的姿态够不够优雅,反映着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和诚信度,对职业形象的塑造和人脉关系的巩固大有影响。山不转水转,离职后与原上司,老同事再转到一起也是常有的事--眼下吃职场“回头草”的例子很多,如果在离职这个环节上处理得好,离职时表现得职业一点,优雅一点,或许能为将来职业的发展加分。
关于离职,刘超也有更多的思考。
看上去有很多选择:
(1)、没合适的机会,先拿到年终奖节后再看;
(2)、没合适的机会,先拿到年终奖节后再离;
(3)、有合适的机会,跟新东家谈延期入职(先拿到年终奖节后再离);
(4)、有合适的机会,跟新东家谈延期入职(先拿到年终奖节后再离),不行的话,先拿到年终奖节后再看;
(5)、有合适的机会,跟新东家谈延期入职(先拿到年终奖节后再离),不行的话,先拿到年终奖节后再离再找;
(6)、直接离职,专心找择业。
类似的情形(非年终离职):
(1)、没合适的机会,先忍着至少有工资,慢慢再看——“骑驴找马”;
(2)、没合适的机会,先忍着再拿几个月工资,抓紧找工作;
(3)、没合适的机会,先忍着再拿一个月工资,赶紧找工作;
(4)、有合适的机会,先忍忍,多看几家备选,现在至少有工资,慢慢再看;
(5)、有合适的机会,先忍忍,就再拿一个月工资,赶紧多找几家对比,选最好的;
(6)、有合适的机会,果断离职;
(7)、果断离职,专心找择业。
以上几种情况,估计应该就是常见的一些“离职前”心态想法了。
我们理一理,看看关键点在哪:这些场景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语分别是:“离职”、“合适”、“机会”。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三个词背后又有什么影响要素。
离职
我们为什么要离职呢?
忍不了公司,忍不了老板,忍不了上司,忍不了同事,忍不了下属,忍不了自己个儿。反正是忍不了了。
钱太少,路太远,班太累,人太差,景(环境)太次。。。反正是太次了。
学不到东西,升不了职,加不了钱,自不了由。。。反正是太差了。
行业不好,职业不好,专业不好,就业不好,创业不好。。。反正是不好了。
公司太大没机会,公司太小没前途,公司不大不小没信心,公司刚刚创业没面子。。。反正是全没了。
为什么开始要离职,最后又不离了呢?
没合适的咋离?没更好的咋离?咋离!
面试官忽悠我咋办?不按时发工资咋办?公司是骗子咋办?咋办!
发展上你能保证我一定能升职不?公司经营上你一定能保证上市不?上了市你一定能保证给我分钱不?离了职你给我钱花不?咋整!
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八岁的孩子。。。。。。
啥都保障不了,咋离职啊?
为啥忍了一段时间又离职了呢?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忍你很久了。老板忍不了我在职找工作,我又何必忍他利用工资浪费我人生。就得离!现实吧、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吧、槽都吐过吧。。。这就是生活了啦。
合适
至于“合适”嘛,当然也是我们自己合适喽。
想去大公司的,大公司就叫“合适”;想在中小公司升个职务的,给职务就叫“合适”;想赚钱的,给钱多就叫“合适”呗。。。
啥是“合适”?咱自己觉得赚了、爽了、有面儿了,就是“合适”。面试、就业是双选的活儿,咱们只想着自己“合适”。不太好吧?就拿这个案例来说吧,最合适的就是:一个公司、规模、工资、职务、地点样样都好的工作在等着咱们,老东家觉得你是个人才极力挽留给了年终奖,新东家也觉得你是个大才同意缓期入职,既拿了年终奖又入了职,美不美?美!但不现实啊。所以得努力呀。让老东家觉得你年底还在努力工作,不怀疑你跳槽;让新东家觉得原公司极力挽留、手里项目重要,是个人才,值得多等等。左右逢源嘛,说话技巧,你都懂的。这不太够诚实吧。小鬼,你还太小,还不懂得职场的真谛。谎言的最高境界,就是自个都信了。
机会
比如说:你现在的老板或上司信任你,你就多去面试,不放过任何跟企业面谈的机会,这样才能看准。反正原公司给你发着钱,美吧。再比方说:你现在的老板或上司察觉到你在找工作,你就跟他说,经济压力大、又是朋友介绍的,看咱多抢手,是在考虑看看。不过跟咱们公司还是感情很深的,商量一下给咱涨涨工资,就不走了。就算真涨了,也会留下芥蒂吧?年轻了不是。能拿几个月拿几个月再说呗。这样不就错过外面的机会了吗?迂腐。俺现在一个月5000块,外面给6000块这叫“机会”;现在老板给咱涨到6000了,外面的7000那才叫机会了。你赢了。所以说啊,外面给咱面试是机会,老板给咱加薪、晋级是机会,别的公司看中咱是机会。海投简历这叫扩大机会,给offer就先接着这是把握机会,谁给的条件好就去谁那儿这叫抓住机会,去了条件最好的,也得跟其他的“暧昧”好关系,这是留个机会。
选择
那您老现在这么“优秀”,大企业、高薪、重职就是按刚才的心得成长的呗?怎么可能啊?开什么玩笑。这又是几个意思。我刚才说的那是“通常”。通常就是,你选、我选、大家都这么选,明的暗的,都差不多。你想想看,大家都这么做了,“离职”就不叫“离职”了,得叫“辞退”;“合适”也不是“合适”了,要叫“退休”;“机会”更不叫“机会”喽,名叫“投机”。咱怎么会做一个因“投机”而被“辞退”最后“退了休”的人呢。那您个人觉得怎么合适呢?俺个人觉得啊,其实就三种选择:不辞、裸辞、爱辞不辞。这心念一起,就不好收住了。“不辞”的早晚被辞,“爱辞不辞”的先自个算账去,我佩服“裸辞”的。“裸辞”的路很苦、很难、很累,但“裸辞”很真。这份自信和果断比那一两个月工资值多了。还省得在工作和找工作两边都不专注,除了交接工作是必要的,再耗着确实没什么意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