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定乎内外之分「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定乎内外之分「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作者: 彩云飞处 | 来源:发表于2018-02-13 16:55 被阅读0次
定乎内外之分「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原文: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译文:有些人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言行能顺应一乡之俗,德性能投合一君之心,并且得到一国的信任,他们便自鸣得意,也就想小池塘里的麻雀一样。而宋荣子常常笑话他们。而宋荣子可谓不同凡俗,整个世界都赞扬他他也不激动;整个世界都非议他他也不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界限,辨别耻辱与光荣的分际,这也就足够了。他对于世俗中的功利没有汲汲然去追求。尽管如此,他任然有未能树立的。列子能够驾风行走,飘然轻妙,而且十五日后才能返回。他对于求福之类,并没有过于在意,这样尽管免于行走的劳苦,但还是有所依凭呀。

犹鸟之自得于一方也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自认为很了不起而沾沾自喜。当看到这里不禁要觉察一下自己,我有过这样沾沾自喜的情况吗?其实有时候做一件事情的成功,某些成绩的取得,是多方聚源的成果,其中天时地利人和有多种因素,而自己的力量可能很微弱,如果自己对客观认识不足,就会沾沾自喜,当我们沉浸于这种「沾沾自喜」的时候,剧情也许就会反转,那时就真的很危险了。

定乎内外之分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不论凡人抑或君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部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悲观,不膨胀,做合乎天道的事情,不在乎别人评说,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内心有一个强大的世界,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仍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在自己的世界里「君临天下」,做自己灵魂的船长。

御风而行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这样的精神诚然可贵,但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我执」呢?虽然列子可以御风而行,但他还是要凭借「风」的力量,才能达到逍遥的状态。真正的逍遥应该是内心真正的自在,而不是等待外在条件的给出才能自在。如同幸福,不是别人可以给你的,而是自己心里真正觉得幸福。

相关文章

  • 定乎内外之分「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原文: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

  • 读《庄子》:为自己而活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选自《庄子•逍遥游》 【大意】:...

  • 不抱怨的人生,有多爽

    庄子《逍遥游》中有云:“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意思是说...

  • 怨天尤人,莫如反躬察己。

    庄子《逍遥游》中有云:“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意思是说...

  • 不抱怨的人生,有多爽!

    庄子《逍遥游》中有云:“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意思是说...

  • 不抱怨的人生

    庄子《逍遥游》中有云:“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意思是说:...

  • 不抱怨的人生

    不抱怨的人生 庄子《逍遥游》中有云:“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 每个人人性都一个鸟样,多数还不如我,凭啥要合群,怕不被人喜欢

    庄子《逍遥游》里有这样一句话: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逍遥游》 简译:即使全世界都赞扬,也不会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定乎内外之分「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oj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