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8-23 21:39 被阅读0次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逍遥游》

简译:即使全世界都赞扬,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奋进;即使全世界都非议,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失望。能认定内在自我和身外之物的分际,也能分清荣耀和耻辱的界限。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特别是中国文化里面,比如儒家传统就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子路》),每个人有属于自己定位的社会角色。各司其职,社会才能平衡发展,社会才能稳定。

不过,社会的组成,是每一个个体让渡一部分权利、相互协调的结果,所以个人总要克制一下自我的欲望与利益,有规则自然不自由。大多数情况下,不少人并不了解这里面的道理,一味以外在的价值为竞逐的目标,所谓过犹不及,如此一来容易丧失自我。

所谓“定乎内外之分”。明了何为外在、何为内在的分别,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俗地说,就是如何处理人与我的关系,一方面是对外的,就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还有一方面,是针对自我的,就是区别内外,从而明白并坚持自我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自我内在关切了然于胸,所有外在的荣辱就不能左右自己了。

即使世人非议的,只要确然是合乎自我本性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并不退缩;而世人赞誉备至的,也并不飘飘然而自喜,因为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获取外在的肯定,而是植根于自我的,取决于自我对事物的判定,也就是拥有自己独立客观的是非观与价值观。

在世俗的世界中,庄子的这一思想拥有非常高的境界。能拥有这般境界的人,内心也必然是超然的。

相关文章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 处境效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

  • 4月16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 情绪独立之路

    宋荣子的境界: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

  •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庄子对于荣辱有很高大上的界定“举世欲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逍遥游》 简译:即使全世界都赞扬,也不会因...

  • 庄子“人活在世上其实有三种超越的可能”

    关键: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庄子“人活在世上其实有三种超越的可能”

    关键: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读《庄子》:为自己而活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选自《庄子•逍遥游》 【大意】:...

  • 戒与定

    尽知所言,而非尽言所知。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mw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