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人,制作弓箭的匠人,函人,制作盔甲的匠人。巫,指治病的大夫,匠,指木匠。
孟子说过,每个人都具备善之四端,也就是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地位高低,这一点都是一样的。但是,制作弓箭的匠人总希望自己制作的弓箭杀伤力大,如果伤不到人,就是学艺不精,而制作盔甲的匠人总希望自己制作的盔甲坚固,能防止被利箭所伤,有效地保护士兵。前者希望能伤人,后者希望能护人,那是不是前者没有后者仁义?
大夫和木匠的情况也是这样,大夫救死扶伤,希望人健康长寿,而木匠制作棺材,死的人越多,他的生意就越好,那么大夫就一定比木匠仁义吗?
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慎重。确实,一个人的职业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灵,从求利的角度讲,造箭的当然希望自己的箭能杀人,做棺材的当然希望死人越多越好,但这只是表象,无论什么职业,只要是从谋利出发,都会蒙蔽四端,我们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就会发现,无论是造箭的还是造铠甲的,都依托于战争,造铠甲的虽然是保护人不受伤害,但他本质上也希望战争,这个和造箭的没有区别,无非五十步和百步的关系。
我们再作进一步的深入,战争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在正义的战争中,多杀敌人,是大仁,而保护敌人,却是不仁不义。所以,武器要看为谁服务。难道造原子弹的科学家都是不仁不义吗,显然不是。
另外,医生为了个人私利,开大方子,让你做各种不必要的检查也司空见惯,如果为了利益,医生当然也希望生病的人越多越好,病好得越慢越好,最好赚你一辈子的钱。所以大夫和造棺材的木匠本质上也是没有区别的。
俗话说,无商不奸,只要把利益放在首位,从事任何职业都是一样的。关键就在于不要被物化,不被职业所绑架。
所以,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孔子说的不是选择住所的问题,我认为,里仁是指内心怀有仁德,择是做选择,既包括选择职业,更重要的是在名利和仁义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处是抽象的说法,自处之义,下文的安宅也是抽象的含义,并非实指。心怀仁义才是最美的,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如果出发点不是仁义,而是什么对自己有利就选择什么,这不算有智慧,这不是明德,明德之谓知。
自然而然的,孟子告诫说,仁,是天之尊爵,爵就是名利,仁义是天底下最大的名利,我们把内心安放在哪里?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如果不能抵挡职业的诱惑而行不仁,这是不智。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就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奴仆,是名利的奴仆。有些人以自己的职业为耻,造箭的以造箭为耻,造弓的以造弓为耻,如果有这种耻辱心,只有心怀仁德,为仁举。行仁就像射箭,弓箭手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姿势,然后发射出去,如果没射中,那不能埋怨那些射中的人,而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孟子的潜台词很清楚,就是不能去埋怨职业本身,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仁心。可惜大部分人对这一章的解读都认为孟子有职业歧视,又设法为孟子圆场,其实是自己望文生义,没有领会孟子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