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于周国平《假如我是语文老师》

感于周国平《假如我是语文老师》

作者: 雪花杨絮 | 来源:发表于2017-06-11 14:29 被阅读922次
    感于周国平《假如我是语文老师》
    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

    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那么,答案就有了。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但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写日记既能坚持又写得有内容,即已证明这个学生在写作上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我会保证给予其优秀的语文成绩。

    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当然要让学生写作文,不过,我会采取不命题为主的方式,学生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某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交上来,作为课堂作文。总之,我要让学生知道,上我的语文课,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我所知,我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们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这样一份卷子来考我,是我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我真不知该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

    ——每次读罢此文,我也总会扪心自问: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是这样教学生的吗?如果现在让我重新走向讲台,我敢一直这样教学生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个人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我有海量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吗?我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我一个人的习惯,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习惯呢?如果真的这样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我吼得住吗?答案是否定的。尽管自己一直在对抗现在的语文教学,甚至也有过颠覆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想法儿,但总是“有贼心没贼胆”。可事实确实是:很多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本不是靠课堂上听老师那种喋喋不休的说教教出来的,正是因为他们自己有了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并且一直坚持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习惯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花不完的利息,坏习惯是一个人一辈子都偿还不完的债务啊。

    很多时候,个人觉得现在某些语文课堂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一个学校如果连一个名副其实的阅览室都没有,即使有也从来不对学生开放,这个学校怎么会有一丁点儿文化氛围?唯一的校报充其量也只是学校的宣传阵地,言不由衷的官样文章,千篇一律的领导讲话,虚假的大肆宣传,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永远不变的利益始终紧密相联。教育的终极目的也许已经真的变得面目全非了。看看现在的教育现状就可见一斑,钱学森临终前的一句“现在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来像他那样的大师级的人才”岂止是在拷问总理?

    上大学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做人才是人生的根本。现在的教育,除了政策很好,口号很多,调子很高,花样不少,细细思量,好像好的东西似乎并没有多少,即使有,也没有多少落实到行动和实践中的。举个例子:

    日本的一位历史老师曾经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就开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其他学生的判断,也都是中国跟日本的磨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2015年至2020年之间。

    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撇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道题,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每个学生都努力做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二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那又怎么样,反正都赔了,银两都给了!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会怎样!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记住的东西也无非是哪一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哪一朝哪一代有哪些人。又有多少用呢?人家是在培养能力,而我们是在灌输知识。有思想的人才是可怕的人。至于张爱玲的名句——思想着是痛苦的,那是另有所指。爱因斯坦说,他从不记书本上本来就有的东西,忘了的话查查就行了。

    小日本有多厉害,看看这个历史教学的例子就可以略知一二。中国的教育落后于日本岂止是一百年?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中国的教育就不能有所改变呢?又想起鲁迅先生在《娜拉出走后怎样》一文中说的那段话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于周国平《假如我是语文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ph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