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是毕业季,好中文第二期结束。结束后,王老师增补了一堂课,课上,他讲到剧本,说,如果要学写历史题材的剧,有两部电视剧不得不看,一部是《大明王朝1566》,一部是《走向共和》。这是两部大剧,我看完《大明王朝1566》,原本凉爽的初夏,开始走向又一个高温季。
如同每年重庆都会发生的高温预警,古代的预警,是时令。我在读《资治通鉴》时,每隔那么一段,会出现哪一年,大旱,哪一年,地震的提示。这些简单的字词,读来毫无感觉,直到《大明王朝1566》里的某年冬日,到了该下雪的时候,没有下,这成为一种不祥之兆。为此,那一年里,整个社会处于动荡时期。
历史剧想要拍好很难,但又不难,有一个诀窍事聚焦某个特定的事,以小见大,这需要耐着性子,一点点的磨。《大明王朝1566》将历史事件聚焦在浙江「改稻为桑」这件事。严嵩把持朝政20年,国库空虚,欠下几百万两银子,这些账算来算去,到最后落到老百姓头上,为官的希望在地里种桑树,用低价买老百姓的稻田,从中赚取差价,既将国库的亏空补齐,又能从中捞一笔。
有严党,自然又倒严一党——裕王。他们一派从中周旋,既挽回皇上的面子,又让老百姓免于这场灾难。那些电视剧里面闪耀的人物:胡宗宪、海瑞、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每一个人,在历史的潮流退去数百年,依旧发着炙热的光。
我喜欢这部电视剧,有许多原因,这些原因归纳起来,主要还是能观照自身。比如在电视剧里,胡宗宪谈读书,他对在「改稻为桑」中被人利用的知县说,当初叫你读《左传》《通鉴》,你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叫你读王阳明,你不听,现在到死,晚了(大意)。这句话说完,他又对杭州知府高翰文说,圣人的书是写给人看的,拿来用,可说是全无用处,你读书太多,不适合做官(大意)。抛去剧里引伸的含义不提,做官或是在公司做领导,读书太多或太少,不是件好事,读太少,无法与上层人对话。读太多,有血性,有理想,不知进退,容易得罪人。做官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许如嘉靖帝身边的吕公公所言,要懂得「三思」,思危,思退,思变。可见书可以读,但书怎么用,又要看情形。
好在电视剧给出如何用书的方法。嘉靖帝信道教,有叫官员写青词焚烧祭天的习惯。有一次,嘉靖帝出了一个字:贞。严嵩和徐阶写完,严嵩问徐阶,皇上意欲何为。徐阶说,贞,是忠贞的意思。然而严嵩解出来的意思是,皇上要重用两个人:胡宗宪(汝贞)和赵贞吉(大意)。
又有一次,嘉靖帝要念一首诗,叫太监来猜,这首诗我们都学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太监答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嘉靖帝敲了太监答头,说,笨。他的本意是想念胡宗宪。
可见读书,要懂得字面的意思,也要学会明白字里的意思,字面的意思谁都明白,字里的意思千变万化。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论语》里,孔子问学生问题,答得好的学生,喜欢引用《诗经》的缘故。
不管这世间如何变换,人的内心是不会变的,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也不会有太大改变。不觉想起揽胜为某地产公司写的一句广告语:「直来直去好过拐弯抹角」。房子是奢侈品,敢于直言的人,更为宝贵。
附:5月书单和影片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图片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