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变革中国》

作者: hy9be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06:50 被阅读170次

本周介绍的书是出自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大神(Ronald Coase)之手的,描写新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的《变革中国》。不过书的英文原版名字可能才是对书的内容更准确的概括: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

我是一个理科生,所以我的学校历史教育在高二那年就已经宣告结束了。那个时候的历史对近代史是讳莫如深的。所以即使作为一个历史老师极为器重的学生(小时候三国志、大航海时代这种游戏玩得多。。),我对建国后历史的了解也是极为模糊和逻辑不清的。另一方面,在我离开高中之后的这十多年间,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更是已经无法从官方的教育渠道获得整体的梳理和解读。如果你和我有类似的缺失,《变革中国》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书从新中国建国开始,写到了2011年左右,分五个不同的阶段讲述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之路。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这条路是一些非常抽象的名词组成的(例如“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平同志南巡”,等等)。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却是多方利益的较力、历史的巧合、不断的尝试和反思、以及来自边缘群体的尝试。整个路途曲折往复,险象环生,充满艰辛。这无疑才是更接近历史真相的。即使是在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我们都还可以感觉到,它通向未来的道路仍然是困难重重的,更何况那些在黑暗中摸索方向的年代。读完之后,你会感慨先行者的魄力和勇气,也会更加理解我们是如何来到今天这里的。

作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阅读者,总是会担心作者由于利益相关而视角偏颇或者言不由衷的读者。本书的作者罗纳·德科斯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很高声誉的学者,也为这本书的严谨和客观性做了一个基本的保证。而且科斯作为一个“局外人”,没有了国内宣传造成的定式思维和一些学术自由的限制,因此他的视角对于我们是非常独特和有新意的。

详细的内容大家还是自己去领略,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书中有一些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观点,给大家摘录一下:

关于毛主席的管理风格:

毛泽东讨厌中央集权,行政体制。在推进地方分权而又不让地方自治的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关于制度:

制度是多层面的,由于太过复杂,任何单一的纬度都不足以衡量其优劣。因此保证制度的多元性是更为可取的方式。

当我们最初制定或选择某个制度的时候,我们看重的是它的实用功能;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认同该制度,把它当成我们身份的标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在毛泽东阅读的书单上,中国古籍远超过马克思主义原典。即使在社会主义的高潮,中国依旧不乏中国特色。

不管给中国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快速经济转型和将来的发展前景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们很容易过度解读这一分水岭事件,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注定的。但归根结底,中国市场转型的伟大成就并不是此次会议精心策划的结果。相反,是市场经济转型本身提升了会议的历史意义,使其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转折点。如果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没能成功,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历史上只会是中国领导层对经济现代化的另一个美好尝试而已。

关于官僚结构的缺陷:

官僚政府或任何大型组织的突出弱点,在于上层决策者往往要依赖下层提供的信息。因此,包括官僚政府在内的阶层组织结构经常陷入权力与信息双重不对称的陷阱之中。顶端的决策者大权在握,但掌握的信息不仅有限,而且都是经过多次过滤、反复挑选而又带有偏见的;权力金字塔底层的看门人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却无权采取行动。

关于国营企业困境的解读:

前面提到的激励机制只是国企的一个败因,至少还有其他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永远面对市场选择;经不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将被迫退出,其劳动力和资本将会释放到市场中进行重新整合。没有什么秘诀能让企业屹立不倒。“物竞天择”是市场的唯一法则,无法在竞争中生存的企业将破产,经济资源只在更懂得利用它的企业中流动。国家所能做的便是促进新企业诞生,不断加入竞争的行列,迫使所有企业优胜劣汰。同时,国家还能促进破产企业的清算,让它们原来控制的资源更容易地找到新雇主。然而,对中国的国企来说,一旦被创建,基本上就不会倒闭。因为没有退出机制,国企无法与在严厉的市场纪律下经受磨炼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除此之外,由于难以倒闭,也就意味着创建新企业会不可避免地变得非常困难。市场经济一个普遍而关键的动力就在于新老企业的不断更替,但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在国有部门中则更不可能。

关于政府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角色:

如果要讨论中国政府在中国经济大转型中的作用,那它最大的贡献应该是逐步从经济活动中撤离,而不是它无处不在的政治领导,这是中国市场化转型成功的根本原因。

关于改革开放中的“边缘革命”带来的意外惊喜:

中国市场化转型中的二元改革体制在90年代以及之后也一直存在,其中一条道路由中央政府指引,另一条道路则由民间和地方力量驱动。第二种改革的持续存在和它在市场化转型中不可替代的先锋角色,在90年代初期上海与深圳股票市场的发展、90年代中期国企的股份制改造和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对两种改革系统的正确了解,不但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改革(最起码也可以避免一些本质的错误认识),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化转型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探索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迷惑性的两个方面:极快的转型速度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市场化转型的支持。

本书有一个让我很感动的后记。作者引用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的文字,让我看到如今不断追求效率和增长的经济学,它在最初其实也充满了对平和生活的赞赏。

人类生活的不幸和混乱,其主要原因似乎在于高估了一种境况和另一种境况之间的差别。贪婪过高估计贫穷和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高估计个人地位和公众地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高估计湮没无闻和名闻遐迩之间的差别……有些境况无疑比另一些境况优越,但是没有一种境况值得怀着那样一种激情去追求,这种激情会驱使我们违反谨慎或正义的法则,或者由于回想起自己的愚蠢行动而感到羞耻,或者由于厌恶自己的不公正行为而产生懊悔,从而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

借由此,科斯也写下了一段对当代经济学的反思:

从斯密到今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从一个有血有肉、有伦理道德的人创造财富的行为,变身为一个冷冰冰的资源分配的选择逻辑。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付出了许多代价,其中显而易见的一点,便是人性在深度和丰富性上的极大损失。

希望,我们会在不久的未来迎来经济学领域人性和人文关怀回归的时刻。

这本书可以对照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一起看。吴晓波的书来自中国人的视角,文体偏报告文学,细节更多。这两本书放在一起,给了我一个,对祖国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也是和我们的生活最直接相关的话题——“经济发展”,极好的描绘。

相关文章

  • 读《变革中国》

    本周介绍的书是出自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大神(Ronald Coase)之手的,描写新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的...

  • 2016.12.25李翔~问题风暴

    问题风暴是个好名字。 敢于直面困难的人是真正勇士。 读李翔的文章,感觉沉重,因为今天中国的大环境就是变革,变革是机...

  • 一部简明中国商业史——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一部简明中国商业史——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齐国宰相管仲翻开历代经济变革的新篇章,实行“四民...

  • 爽爽的阅读

    读吴晓波先生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辅之以钱穆大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两相参照,脉络清晰。 补记----刚日读...

  • 89.变革推动者——学习是前提

    变革推动者——学习是前提 ——读六月份共读材料有感 积极主动做一个变革推动者,从变革自己的生活...

  • 中国5G产业发展与投资报告

    导 读 中国移动投资公司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5G产业发展与投资报告》,分析了5G对生产和生活的变革,研判...

  • 恋爱中,红包真的是万能的吗?

    支付宝,微信的普遍使用,带来支付方式的伟大变革,这场变革还派生着中国习俗,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以前中国人逢年过节,...

  • 重构中国证券业格局

    1 中国的变革历程#S.W.I.F.T##swift金融电信协会#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早在1993...

  • 22.在知识创新和实践变革中更新研究——读“中国班主任研究”5篇

    在知识创新和实践变革中更新研究 ——读“中国班主任研究”5篇圆桌论坛综述有感 不被规则羁绊 不被世俗改变 为了心之...

  • 变革中国读后记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这本书是英国的罗纳德.哈里.科斯和中国的经济学家王宁共著的一部关于新中国成立伊始到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变革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qo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