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0年,美国的贫困人口比例为15.1%,2012年,美国儿童中贫困比例出现爆发式增长 ,有20%~25%的美国儿童生活在贫困状态中。
贫困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家庭无休止的争吵,街区纠缠的暴力,随时受到身体和心理双重打击。孩子变得焦虑烦躁,抑郁消沉。这种状态,有个专有名词解释——儿童期不良经历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与儿童成年后负面行为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ACE造成的压力,是儿童身体和大脑损伤的关键诱因。
我们身体内分泌系统,通过一个叫做HPA轴的东西,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分泌激素。HPA代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比如你在野外遇到老虎,大脑我擦一声,开始指令身体分泌大量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让你呼吸、心跳加速,胃部和消化系统血液流向四肢,这是为了给四肢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战斗或者逃跑。
当然,肾上腺素还能让你感觉不到疼,这也是为了让你被老虎咀嚼时,感觉没那么痛苦。
如果老虎觉得你好像不好吃,只看你一眼就转身走了,捡了条小命的你身体又在分泌多巴胺,感觉极度舒适。
这个系统对压力反应很灵敏,却有个毛病,就是分不清威胁的真假。而现代人遇到的威胁,又不像原始人遇到老虎那么直白,大多来自心理层面,心理层面的威胁,我们不太容易察觉。
结果压力之下,这个系统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让人体内各种激素乱飞,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产生抗体......造成人体无意义的损耗。
这对儿童来说更具破坏性,会直接损害孩子的前额叶皮层,而前额叶又和认知、心理等自我调节功能密切相关。
于是,压力下的儿童,会表现出焦虑、悲伤、恐惧、自我怀疑、自我破坏、打架斗殴......这也解释了为何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常常都是家庭受虐者的原因。
贫穷的孩子承受着不该承受的压力,他们不容易集中注意力,难以接受指导,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这些特质,让孩子无法在学业中取得好成绩,没有好成绩就没有好工作,没好工作就没钱,逐渐陷入恶性循环。
02
说了这么多坏消息,难道穷人家孩子注定悲惨一生?
幸好还有好消息,这就是《端粒效应》中提到的:对身心造成损害的,并不是贫穷或者压力本身,而是你对压力的态度。
比如经常受欺负的孩子,如果能把挫折当做是对自己的历练,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挫折,压力的危害就会大大缓冲。但是,这对孩子来说何其困难。
所以,这时需要有个人挺身而出,代替孩子的前额叶,帮助他疏导压力,战胜环境带来的风险。
科学家拿和我们大脑结构相似的老鼠做实验,他们发现,那些经常被母鼠舔舐的幼鼠,相比被母鼠忽略的幼鼠,更愿意探索新环境、胆子更大、长得更强壮,也更凶悍、更勇敢。
而且,这种母鼠的关爱行为,不只影响到激素层面,还涉及幼鼠的基因,这个过程叫甲基化,类似给基因做化学装修,比如碱基侧链本来连个氢,甲基化让它连上了另外某种化学物质。
母鼠的舔舐,让控制老鼠压力处理的基因发生了变化,简单说,母鼠舔一舔幼鼠,就开启了它的压力反应功能。实验解剖人类大脑,也得到了相似结论。
科学家的结论是,妈妈的足够关爱和积极回应,就像母鼠舔舐它的幼崽一样,能帮孩子抵御恶劣环境的压力。相反,对孩子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孩子才会皮质醇水平升高。
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部长本.卡森,儿时父母离异,生活陷入贫困,他的妈妈虽然大字不识,却非常重视本的教育,给与了他足够关爱,一样不耽误本踩着耶鲁、密歇根大学一路狂奔,成为世界最知名的小儿脑外科医生。
相比物质的救助,穷人家孩子更需要一个靠谱母亲。
03
美国大学生的毕业率,在34个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国中,倒数第二,好哥们意大利倒数第一。
但有个事实是,2012年,拥有学士学位的美国人,比只拥有高中毕业证的美国人,平均收入要高出83%。也就是说,考上大学却没毕业,简直是随手扔掉大把钞票。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家庭收入中下的大学新生中,大约只有四分之一可以在24岁时获得学士学位。而在家庭收入前25%的大学新生中,却有近90%会顺利拿到学位。
为何富家子弟容易毕业,而穷人家孩子不容易?如果是因为智商差异,也不会标准化考试得分差不多,进入同一所大学啊。
调查显示,无论贫富,每个大学生都会遇到学业挫折,但富裕学生及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却不太把这些挫折当回事,而穷人家孩子,却会倾向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
尤其那些因为贫困而经历过恐惧和焦虑的孩子,更是如此。穷孩子差在哪里?
科学家做过一个M&M巧克力豆实验:首先,在“中低收入和赤贫家庭”中选出小朋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测试智商。过7周后,实验组承诺小朋友,答对一题给颗巧克力豆。结果,巧克力豆组智商得分高了12个点。
几年后,实验进化,小朋友先测智商,然后按智分成高、中、低三组。三组智商得分分别是119、101、79。然后每个组别中,再分一半,答对一题给巧克力豆,另一半没任何奖励。
实验结果是:中等、高智商组测试得分没任何改进,但低智商组平均成绩却从79提高到97。
看出问题了吗,我们当然知道巧克力豆并不能提高智商,实际是那些智商本不错的穷小孩,最开始想答对题的意愿并不高。
穷孩子缺少的,是斗志。
小朋友怎么会知道如果使劲努力,以后就能读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可以随心所欲买M&M豆,把自己吃到齁呢?
达克沃斯讲成功的秘诀是“坚毅力”(grit),说坚毅力(grit)=热情(passion)+坚韧(perseverance)。虽然这个理论后来被质疑夸大了显著性,坚毅力其实就是“大五性格”分类中的尽责性等,但我却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Passion除了热情,还有信念的意思(a very strong belief or feeling about somthing)。有信念,是否就一定成功?当然不能。但它能让你保持持续奋斗。
学习很艰苦,虽然学习会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但它往往也会带来压力,会令人气馁,让人精疲力竭,有时甚至令人感到绝望……那你说这时候信念是好还是坏呢?
如果失去行为动机,我就是不想改变,这样挺好,比如学累了,就想享受当下,难道人不是停滞不前的吗?
而这个passion,也是父母给予的。
04
《贫穷的本质》里讲,想提高穷孩子的受教育时间,不是增强老师素质、提供免费午餐,而是改变家长的观念。
同样投入100美元,用在增强教师素质身上,会平均提高孩子受教育时间1.7年;花在孩子午餐上,提高2.8年,而用在给家长做宣传,让家长意识到读书不是买彩票,而是馈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受教育时间被提高了40年。
穷孩子逆袭,除了智商,还得比富裕小朋友再多些武器,就是那些非认知技能,比如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心、坚毅和自信心。
家长就算贫穷,也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
比如,多一些感情连接,哪怕在逆境中,也制造些快乐温馨时光。
比如,培养情绪控制能力。让孩子学会在暴怒、惊吓之后,也能尽快恢复平静。
比如,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像工作习惯、时间管理、寻找帮助的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被我们称之为美德的品质,无疑就是一些再简单不过的习惯。
比如,成长型思维。事实是,智商不可改变,但让学生相信智商可改变,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本来就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智商高,掌握快,但相信成长型思维,就有韧劲从错误中汲取经验,直至慢慢掌握。
比如,反思能力,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孩子青春期最有效的激励,不是爱抚和呵护,而是严肃对待他们、相信他们的能力。
贫穷与富裕对孩子的影响,实际在于家长的眼界。
参考书目:《品格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