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一日,喜提晴天霹雳——单位禁止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只能报几所指定院校的全日制,停薪留职,脱产就读。
在考研倒计时60天的关口,这条消息极大扰乱了军心。一向性情不稳定的我,差点在办公室爆炸。
由于非全日制均为定向就业,需要考生、单位与学校签订三方协议,我一直渴望得到单位支持,以“正规军”身份应试。
事到如今,我才发觉,自己太天真啦!
早在2022年,就有两位同事先斩后奏,拟录取后,才补办各种手续,算是开创了单位“在职考研”的先河。由于我们同事硕博比例较高,一个从未考虑过的局面,就这样摆在了领导面前。去年,单位以报销学费为由,提出了名额和专业限制,今年又索性将非全一棒打死,点了几所专业对口但排名一般的院校,还发通知:未经审批,严禁私自报考研究生。
真可谓朝令夕改,店大欺客,滑天下之大稽!
恰是去年今日,悲剧重演。去年的政策,只是每个部门限制报考名额,我们部门空缺一个名额,那一夜,我给领导打电话表明了想法,却被无情地驳回了。
领导的理由总是冠冕堂皇,说我正处于职业上升期,担纲重任的机会摆在眼前,备战考研会影响工作。
我说:我可以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备考,一天一两小时足矣,不会耽误工作。领导却说:为何不把这一两小时也用于工作呢?
有时我会反思,工作这四年,为什么年年有想法,却年年没有行动、把握良机呢?
第一年,刚脱离考研苦海,又是职场新人,杂活与业务学习繁多,我甚至都买了考研数学和专业课教材,却最终石沉大海;第二年,喜提换岗,又将“新手期”重温了一轮,从年初忙到年尾,而且,那一年没有心仪院校和专业可报,非全招生名额并非年年都有,甚至每年的学校、专业都不一样,这也使我产生了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第三年,终于对岗位游刃有余,可是上半年沉迷写文,乐不思蜀,直到九月预报名时,看见了心仪专业,才翻出陈年旧书,开始抢救。然而,抢救的劲头仅持续了半个多月,就遭遇了领导的当头棒喝,信心与决心,一下子遭受了打击。那时年底确实有重要任务,我也满怀悲壮地发了朋友圈,要将考研刀枪入库。
可是很快,强烈的不服输点燃了我。
研友说过一句话:尽管我经常敲打你,但我感觉,你真的很厉害,工作三年不安于现状,即使被领导打压,也坚持备战考试。我一下子坚定了决心:要顶风作案,哪怕考不上。
那是偷感最重的三个月。我知道,领导拒绝我的一大原因,是我的搭档也在备战考研,他是“正规军”。因此,白天在单位我根本不敢学习,缄口不言考研的事,还承担了一些搭档的工作。最后一个月,实在学不完了,我才在值夜班时偷偷拿书来看,跟我同岗的哥们知道此事,我都搪塞说,在为明年考研做准备。
巧的是,考研那一天,我在考场外与搭档偶遇,秘密被戳破,但他一直默契地替我保密,还在今年上岸后,时常关心我的备考进度。
由于备考时间太短,意料之中地,我未能上岸,于是立下宏愿,今年再战。哪怕今年没有心仪专业,我也要时刻准备着,而不是在机会来临时,悔恨于能力不足,把握不住。
春节前,我听了一轮数学课,但春夏繁重的任务,使我不得不将考研中断。七月,我开始在同事之间打探风声,生怕抢不到名额,早早将这一想法跟领导开诚布公,意料之外地,领导很支持。这也使她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和颜悦色起来。
可是,七八月心浮气躁,我的考研进度再次停滞不前,九月秋凉时,才立下决心,刷完一本数学练习题。由于预报名推迟,我无法确定专业课,只好将专业课学习推到了十月国庆后。
九月备考情况还是不够理想,有许多时间虚度,但整体步入正轨。去年啃过的数学基础犹在,我将知识点简单整理了一轮,就投入了题海。这也使我感受到“热备”的重要性。机会从来只眷顾有准备的人,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多事之秋!九月频繁生病,身心状态不佳,国庆回家调整了几日,才有所好转。转眼十月尾声,数学真题还未开始,专业课刚刚起步。近期任务强度开始增大,多重压力之下,我又深陷焦虑,行动力还不够,时间精力也不够,我能赢吗?
此时听闻考研梦碎,我第一反应竟是释然——你看,考不上不是我的错。但很快就是强烈地不服气,为什么要将命运再一次交付等待?为了考研,今年我放弃了很多,包括刚刚结束的世锦赛,包括争取核心岗位的机会(由于编制与职能调整,这一项倒是无憾了),也付出了许多日夜的努力,在这一载目标接连破灭的情形下,它是我岁末最大的期望。
怎能最后关头,前功尽弃?
工作后,始觉光阴有限,机会难得,一如我与同事的对话:
同事:今年不能考,就等以后有机会再考,就像摇号一样,一两年摇不上正常。
我毫不客气地回敬道:那不一样,七八十岁躺在病床上快死了,我也还能摇号,但是能爬起来考研吗?扶我起来,我还能学?
成名要趁早,太多事情,都只能趁年轻去追求,就像“数一英一”的难度,离开学校久了,就真的考不了了。
后来,了解到定向就业协议,其实有很多途径可以签,我的斗志与逆反心理再次点燃。前一阵领导不让考证,我转头就报了注会和专利代理,如今不让考研,但我必将顶风作案!
经历过半年“毕业即待业”的我,再也不想重温那种海里挣扎的感觉,从另一个角度说,它也刺激了我的觉醒。或许如同事所言,我太心急,太激进,忧患意识太强了,但学习备考带给我的底气与信心,是他们所不能体验的。
犹记2021年,有位同事立志考CPA,前些时日单位卖废品,我在落满灰尘的书堆中,看到了那一整套崭新的CPA教材。我也将当年的考研书丢了几本,看到它们同病相怜的样子,心中暗暗苦笑——上班太容易消磨斗志,而我决心与坚持尚在,是不是可以夸夸自己?
考研倒计时九个星期,目标是十月结束前,看完一轮专业课,十一月开始,每天一套数学或专业课真题,保证每日6小时的学习强度。
行百里者半九十,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