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腐败”,很多人都是咬牙切齿,其中大部分都是平头老百姓。也不奇怪,腐败分子不仅对国家财富敲骨吸髓,而且还造成许多危害民众福祉的事情。但是,如果说这些反腐者都是正义之士,那也未必。有不少人嘴里喊着“打杀”,心里其实是羡慕的很,巴不得自己也能成为腐败一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前者的心态,但是意志薄弱,在腐败环境下也很容易被腐化;还有一些人反对腐败,但是心不在焉,对腐败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诚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总有那么些人用自己的孤勇和坚持站到反腐的最前线,捍卫公平正义的道德观,他们是社会走向良善的脊梁。
最近,笔者看了一本有关美国城市腐败的问题的书籍,书名叫《城市的耻辱》,美籍作家林肯.斯蒂芬斯著作。本书的背景放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那是经济蒸蒸日上,国家实力不断增长。然而,美国的很多城市出现管理体系“只问经济利益,不问大众权益”的问题,也就是腐败问题日益严重。戴着“无冕之王”称号的记者们,在1903到1912年之间,先后发表超过2000篇文章揭露城市腐败问题,人称“扒粪运动”。
林肯.斯蒂芬斯在书中介绍了美国6个城市中的6个典型腐败问题。大体如下:一是圣路易斯的“金融腐败”,腐败的终结在于一名叫福克的检察官的斗智斗勇;二是明尼阿波利斯的“警界腐败”,它的终结在于大陪审团主席克拉克的坚持不懈;三是匹兹堡的“上层固化腐败”,它的终结在于一部分市民与腐败现象不屈不挠的斗争;四是费城的“民主制度缺陷的腐败”,市民的不争气导致无望的接受腐败团伙的统治(争气的话,一开始就不应该选他们上台,靠政客的自觉那是天方夜谭);五是芝加哥的腐败,社会精英团结起来、自发与腐败作斗争,缓慢而稳妥地推进政治、民主改革,因为坚持而效果明显。六是纽约的腐败,市民秉持“不追求好政府,而是反对坏政府”的理念,“坦慕尼协会”(政客组织)与“反坦慕尼协会”长期争锋相对,走上一条反反复复的改革之路。
以往很多人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反腐问题上做的很好,有腐败但是很鲜有。纵观历史,我们发现他们曾经也很腐败严重,西欧国家在普选权开放的初期,被选举人贿买选票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关于腐败事发的多少,不是本文要谈的问题。
笔者读完此书之后,通过认真思考以及结合书中传达的意思,得到以下几点认知:一是“美国人民的弊政是美国人民造成的”。文中强调美国人民不是无辜的,尤其是他们当中某些“可敬的市民”以商人的面貌出现,和黑帮、政客联手抢劫民脂民膏,破坏国法。二是市民对政府行为的关注和参与是监督政府作出良好表现的前提。“小政府,大参与”是大至国家、小至城市的管理良好运行的基石。关键在于,每个人的声音都要被听到和尊重,而每一个也都是那个去听、去尊重别人的人。三是敢于站出来与反腐作斗争的勇敢者值得社会的珍惜。他们是一群不顾个人安危、珍惜道德价值、爱护名誉的人,为了公序良俗和城市前途,不惜甘冒风险、统筹各方力量向腐败分子“开战”。
腐败分子就像《哈利波特》里不死的伏地魔,一有时机总要出现。尽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很重要,对管理者的监督洞察也很重要;但是,每一个公民的主动参与政治生活也特别的重要,不然很可能会尝到自身酿造出的“罪与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