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无辩证法

有无辩证法

作者: 三圣阳明文化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21-10-07 12:55 被阅读0次

《道德经》 春秋时期 · 老子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是《道德经》的两个重要概念。这里的“无”不是虚无,不是空无一物,而是说宇宙的原始状态,一片混沌,无以名状;“有”呢,是说当天地开辟,万物并作的状态。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是“道”的两种形态,“道”是“无”和“有”的矛盾统一体。我们要从“常无”,即客观事物的本身,“观其妙”,探究微小的本原;我们还要从“常有”,即主观认识的事物,研究具体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无”和“有”的关系,老子在第十一章举了这样三个例子:车轮、容器和房屋。原文如下: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就是说啊,三十根辐条组成一个车轮,正因为中间的轮毂是空的,才能安上轮轴,才能转动,才有了车的功用;陶土和泥做成容器,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了容器的功用;盖房子要开门窗,留下了门窗的空白,房屋才可以住人。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以说,具体的物——“有”给人带来的便利,正是“无”的留白在发生作用。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因此,世上的万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的,这种相反相成的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这就是老子的辩证法,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这就是自然规律,就是“道”。

老子特别强调,无和有是同出异名,也就是一种东西的两种状态。比如灯泡,一个灯泡有明和灭两种状态。灯泡亮的时候,灭的状态自然就不存在了;同理,灯泡灭的时候,亮的状态也自然没有了。我们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当看到亮的灯泡时,当下就要知道“灭”是它的基础状态;当看到灭的灯泡时,当下就要知道“亮”是它基础状态的显现。也就是说无论灯泡明和灭,都不要忘了“灭”才是它的基础状态。

无和有是二元相对义,若单独说无,即是断灭见,(无)不会单独成立,无和有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所有佛经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一切有情众生觉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经法如指,旨在标月。唯一目地 就是启迪迷人觉悟生命实相。而生命实相是无和有的集合体。正所谓:(真空生妙有,妙有显真空)。真空是体,妙有是用。无体无以生用,无用无以显体。体用一如,不可缺一。

以下摘自明空如月老师的《认识世界的真相》。

有,可感知的,名为“有”;

无,不可感知的,名为“无”;

当事物从不可感知变为可感知时,名为“明”;

当事物从可感知变为不可感知时,名为“寂”;

感知的主体,名为“心”,亦名为“能知”;

感知的客体,名为“物”,亦名为“所知”;

而世界,就是“心”与“心”所感知的“物”的总和。

对每一个人来说,世界就是他/她所感知的对象的总和。

不同的人所感知到的世界并不相同,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感知世界的心。

除了心所感知到的世界,没有其他的世界,或者说,讨论心所感知到的世界之外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

相关文章

  • 有无辩证法

    《道德经》 春秋时期 · 老子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 生活中的辩证法

    如果正常的智商稍微想一想,就很容易明白《老子》里的辩证法,比如: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 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是伟人所最看重的,对其提出的难易、有无、高下、...

  • 2019-11-17

    一般认为哲学史上有古代的朴素辩证法、近代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三种基本形式。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

  •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成功是要素量变的集合体

    (一)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成功是要素量变的集合体。 成功用辩证法的观点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

  • 辩证法源流考(宋福杰)

    辩证法批判 1、如何准确的定义“辩证法” 准确的定义是讨论的前提。因此要对辩证法体系进行深入的考察或批判,需要对辩...

  • 济南算命大师天辛大师:革命辩证法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和我们所习见的革命辩证法(以《矛盾论》为代表)存在重大区别。革命辩证法以推翻旧世界为己任,是以...

  • 唯物辩证法词语归类

    唯物辩证法知识框架、归纳_图文 唯物辩证法知识框架、归纳 (三)唯物辩证法 (书53-83 第七、八、九、十课 )...

  • 阴阳、是非、黑白……辩证法

    有人称老子的辩证法为诡辩论,这是中的的。 辩证法混淆真假的能力是巨大的,没有任何问题不能被辩证法完美解决。 “要努...

  • 74物化商品思维(价值投资思维)VS非物化思维(金融思维)

    (红)尘世间充满了辩证法,在投资市场表现得更加明显。什么叫辩证法?辩证法就是,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说它对也对,说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无辩证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xz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