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是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6年创办的一门学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微软领袖比尔盖茨、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等许多世界名人都接受过 NLP培训,世界500强企业中的 60%采用NLP培训员工。
「NLP理解层次」说,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我们可以分成6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个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如果你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它无法解决。但当你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去看它,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甚至连问题本身也消失了。
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们以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理解层次」,把人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第5流人才
别名:怨妇
所处理解层次:环境
典型思考模式:都是你们的错!
他寻找解决办法的路径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
第4流人才
别名:行动派
所处理解层次:行动
典型思考模式:我还不够努力。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
第3流人才
别名:战术家
所处理解层次:能力
典型思考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
农业时代的人比你更努力,但生产力不足现在的万分之一,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他们不会使用机器,也不会使用互联网来提高工作效率、协作效率。
机器和互联网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扩展了你的能力。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
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所以,他们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类人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改善效率,解决问题。
但是,你有「能力」也解决不了“选择错了”的问题!
第2流人才
别名:战略家
所处理解层次:BVR(信念/价值观/规条)
典型思考模式: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说「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BVR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1、什么是BVR?
B(Believe):信念,你相信什么是对的?
你相信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从大了说可以是世界观,从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概念。
V(Value):价值观,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我们依靠什么来做选择的呢?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内心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概念都会有一定的价值衡量。每个人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最终我们会形成自己的价值排序,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因此,当出现A/B选择的时候,选择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一项。比如,你遭遇抢劫,别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通常你会选择要命,因为你的价值观是:命>钱
为什么有些人有选择困难症?那是因为他内在的价值观是混乱的,缺少某些概念,或者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楚,没有价值衡量的标准,因此他也就无法知道哪个更有价值,他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R(Rule):规条,做人做事的原则。这就像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怎么来的?就是来自于信念和价值观。
规条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你更高效的做出选择,不用每次都思考、讨论、互相权衡比较。
处在「BVR层」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先思考「哪个是最重要的问题?」、「除了我看到的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没有看到的?」
第二流的人才可能会这样思考:门店的出现业绩下滑,可能有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对其造成影响:
1. 成本:房租越来越贵;库存积压;已投入的装修成本;进货成本高于淘宝售价;
2. 团队:员工士气低落,一个人提出辞职;
3. 市场:门店人流越来越少,客户们现在习惯在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更便宜;
4. 营销:目前营销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门店等客户。
5. 渠道:目前只有线下门店这单一渠道。
没有看到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1. 互联网时代的交易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淘宝之所以能那么便宜,因为短路掉了中间环节,工厂直接到消费者,不需要再经过总代、省代、区代...价值传递效率大大提升,所以价格才能如此便宜。
2. 线下门店也有独特的优势:我们的产品摸得到,能试穿,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好,可信度高;
那其中到底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呢?经过一番思考,你画出了如下关系图:
因此,你制定了2条核心战略:
1. 短路经济:既然淘宝店家能短路中间环节,我实体店为什么不可以?尽一切可能短路掉中间环节,把售价降下来!
2. 体验经济:提高线下门店体验感,让用户来了就不想走,让用户在逛的时候,体验到乐趣与快感,而不仅仅是来这里购物
只要这2个问题得以解决,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是理解层次在「BVR」的人给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而处在「能力」层的人很可能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像摊大饼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看似有无穷的方法来应对,但问题却也变得越来越多,永远也解决不完。
BVR层的缺陷。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几个选项都有客观的价值标准,可有时候2个选择看似都是对,或者带有比较大的主观性,怎么办?
比如你还是那个经销商,你是否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一定要当老板吗?还是回去打工?以我的能力至少也能百万年薪,还没有风险,何必那么辛苦?」
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主观选择的问题,就需要再往上走一个层次。
第1流人才
别名:觉醒者
所处理解层次:身份
典型思考模式:因为我是XXX,所以我会XXX
如何选择人二一般人很少能清楚的回答以下这个问题:“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不同的身份层次,就意味着拥有着不同的BVR,它决定了你当下的每次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方向。
比如,你是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还是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赚很多钱?或者是想开创一个新的运动品牌,成为新品牌的创始人?
你把自己定义成不同的身份,案例中那个问题的选择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打工,而把门店关掉;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新品牌的创始人,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找代工厂,直接生产自己品牌的鞋子,短路掉所有中间环节,全渠道销售;
你之所以有时候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除了对某些概念不清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角色」和「身份」有什么不同?
角色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你的;身份是主动的,是你自己想成为的。你可能有很多角色,但是你只有一个自己想成为的身份。每个角色或者身份,都对应着一套帮助他「能够更好的成为这个身份」的BVR体系。
由于「角色」是被动获得的,所以你会觉得这套BVR是一种「束缚」;而「身份」是你主动想成为的,因此它的这套BVR会成为一种助力。
「去角色化」,就是想让你突破角色的束缚,获得一个更「主动」的人生,找到自己的「身份」层次。因为你身上的「角色」太多,会阻碍你看见自己真实的「身份」。
当你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后,就应该围绕它配套相应的BVR,再构建你的能力圈,并做出相应的计划与行动,你就会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顶级人才
别名:领袖/伟人
所处理解层次:精神/使命
典型思考模式: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如何选择人二在这个层次,所有的思考,都围绕着两个字「利他」,我如何选择能够让更多的人获益?如何才能够推动时代的进步?如果能达成这些,我愿意用我的所有来交换,包括我的生命。
当然,这里还是要重申一下,理解层次的逐级上升,不能脱离低层次而单独存在高层次,不然就是空中楼阁,变得不切实际,这里的「精神」就会变成一种「情怀」了。
「精神」层次一定要有「身份」层次的支撑,换句话说,如果你在身份层次,想不清楚自己要成为谁,可以试着来到「精神」层次,想想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可以不用那么大,哪怕只是在某一方面,能帮助到为数不多的人,那一方面是什么?
也许,这个就能成为你的人生使命,然后再去思考,什么样的身份能够更好的帮你完成这个使命?
如何才能成为顶级人才
以上对人才的分类只是为了让你更容易理解「理解层次」这个概念而做的极端化划分,现实情况中每个人其实6个层次都会涉及,只是会主要集中在某些层次中思考,而忽略其他层次,甚至根本不知道某些层次的存在。
那我们应该如何从低层次,不断晋升到一流人才,甚至是顶级人才呢?
不是!
当你处在低层次的时候,你的思维会被限制住,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处在「环境」层的人,经常抱怨而不自知,完全看不到上方还有「行为层」可以帮助自己改变现状;更看不到「能力层」里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全都知道...
那应该怎么办呢?
答:直接让自己成为一流人才或者顶级人才!你需要对你的人生做顶层设计,从精神层开始往下规划:
从自己理想的「精神层次 / 身份层次」发展出来的人生规划,可能会与你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将更具挑战性,但却能让你身心统一,因而能激发出你更强大的潜能!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困难,不会一蹴而就,也许需要你花费1天、1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才能想清楚,然而你千万别放弃,努力去探寻,因为一旦想清楚,你的人生可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如何选择人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