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尹老师这样讲述“延迟满足教育法”,这个概念与“哭声免疫法”如出一辙,都是对孩子的诉求不及时回应,是家长利用强势地位欺负孩子的一种做法,是家长不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表现。
在生活中,你有时会不会觉得孩子哭一会没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谁家的小孩子不哭呢?是的,我就是这样的人。
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哭一会没多大事,很正常呀,小孩子哪个不哭的。我虽然没有刻意的去使用延迟教育法,但我行为就是符合延迟教育法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她一哭她奶奶就赶紧跑过来,怎么了怎么了,我就感觉好矫情啊,怎么那么大惊小怪的。我从来不把哭当回事。但是后来看了书,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错。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讨论了关于延迟教育法的事情。延迟教育法是源于米歇尔主持的一个“延迟满足”实验,根据这个实验,人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孩子在四五岁时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那么他在长大以后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人生可能更精彩。
所以很多人就认为适当的延迟对孩子有好处,不能立刻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在这个实验的孩子最小的是3岁半,最大的已经5岁多了,已经能够自理,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实验中可以做出选择。在延迟满足实验中孩子是主体,而现在父母对孩子使用的延迟满足法却是将主体换为了父母,孩子完全没有主动权去选择控制是否延迟。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一个小孩子,在他小的时候,是不能自理的。他的说话,做事,行动各方面都不是那么灵活的时候,他想要做一件事情,自己无法做到,又不能够描述清楚的时候,他就只能我哭来表达自己。唯有哭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才能可能让大人帮他,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
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哭我们不能认为是无理取闹,大多数时候孩子都是因为哪方面出现了问题,才会去表达自己。有时家长会觉得烦人,我们不妨把孩子的哭看作是一种语言,当孩子哭时就是在向我们寻求帮助,就知道是努力寻找原因,帮他解决。
在书中有一个案例是2岁多小男孩要喝水,妈妈认为不能立刻不满足他。所以孩子就在地上哭闹,打滚,妈妈却依旧不满足孩子,怕孩子被宠坏,无法无天。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样?你没有办法自己去弄水喝,你只是想要点水喝,妈妈不同意,你的内心该有多难过,多伤心。没有办法,只能用哭闹继续表达自己的请求。妈妈却认为你在无理取闹。
做父母的责任是什么,就是应该照顾孩子,在他小的时候,无法自理,一切都需要父母的帮忙。所以,不要再对孩子使用延迟教育法,让孩子哭真的会对他以后有好处吗?就像那个例子,孩子只是通过哭来表达自己想喝水而已,这怎么就被认为是无理取闹了呢。大人在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可是孩子呢,他的智力,各方面都无法像一个大人一样,他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法。
延迟教育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米歇尔的实验只是证明了从小有智慧、有毅力的孩子将来的人生精彩的可能性更大——这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这个实验的缺陷是没有涉及家庭教育和孩子表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米歇尔并没有调查这20%优秀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更没有通过实验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他仅仅是用实验证明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孩子哭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有原因,如果没有原因,只是无理取闹,你确实可以不去管他。但是你找到原因,却依旧不管他,那就是做父母的不该了。
延迟教育法说白了就是父母利用一种自己的特权来欺负控制孩子,他们下达各种延迟命令,而不去思考孩子的感受。
父母应该让孩子的生活始终是温暖的、流畅的、简单的,给孩子以丰足感和幸福感;而不是故意使绊子,让孩子觉得父母冷酷,每件事都和自己耍心眼,都要给自己添点堵。
延迟满足法对于孩子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应该学会判断,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理论,而不能生搬硬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