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在他的《我喜欢看别人吃东西,多过自己吃东西》一文中说:“最怕遇到对食物一点兴趣也没有的人,这种人多数言语枯燥,最好敬而远之,不然全身精力都会被他们吸光。”
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从来,我都认为凡属吃货,必是生活的热爱者。因为唯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好奇心的人,才能持之以恒,斗志昂扬地投入到每一场美食的探寻发掘和饕鬄盛宴的冗长繁重之中。
所以你看,每一个初生的婴孩,懵懂的稚童,总是对着一桌的美食,乃至咀嚼的嘴巴,充满向往,蠢蠢欲动。那是对未知的好奇,是对眼之所见的勃发欲望。
每一个好动的孩子在面对食物时都会瞬间变成一条安静的鱼,愉悦地进食,吃到欢快时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如同那条情不自禁地摆动的鱼尾巴。
成人亦是如此。
如果你细心观察,总会发现那些性格开朗、阳光的人,往往是吃货本货。他们热爱呼朋引伴,并且长袖善舞,总想去看新奇的东西,总愿意分享自己遇见的趣事、乐事以及好吃的。多言、笑脸、活力就像是他们的标签,在他们身上似乎总是阳光普照,偶尔的阴雨天里,也总能用自己的乐天去突破。
这群人的朋友圈里,一定藏着一个吃货的天堂。那里有软糯甜美的南瓜馒头各式稿是烘焙,有色味俱全的烤鱼和佳肴珍席,有新鲜欲滴的各式水果,有鸡鸭鱼肉,有干果鲜蔬。那一个个或生动或公式化的微圈推广,无不是吃货走过的痕迹。
我本身不是吃货,因为我对生活充满冷眼看热闹的心态,每每与人座谈,总也寥寥数言便无甚可说。面对不熟的人,话不投机的人,更是冷寂的氛围萦绕四周。所以,与人交往总让人觉得无趣乃至乏味,更过分的是还会有些拘谨和手足无措。
有时,也会羡慕那些热爱美食的人所迸发出来的鲜活的生命力,练达的世俗力以及迅捷的行动力。对于一个不求深刻但求简单的人来说,花一天的时间去采购食材、洗涮、煎煮或是寻找美食,最后花上几分钟至多半个小时吃完,那样的幸福感远远无法胜过烹制过程中的辛劳和荒废之感。更多的时候,还是会愿意一个人自己待着,看书、喝茶、观影,做些自己觉得欢喜他人觉得无聊的事,但那样的时刻,确实自我最是舒适松弛的时候。
《法医秦明》中有一个秦明和大宝、林涛去吃小龙虾的场景,在大宝和林涛交流关于美食的美好感受和无限热爱的时候,秦明默默地将一只只小龙虾以解剖的手法剔壳取肉,又将龙虾壳复原回一只小龙虾,最后吃掉小龙虾肉的场景,令人忍笑不禁,但其中的淡然之感只有生活中冷情之人才能体会吧。
而言偶剧《杉杉来了》更是将这一场面说的直接。琐事缠身、千头万绪挂心头的封腾,喜欢傻白甜的薛杉杉的最原始的理由就只有两个字:下饭。看着薛杉杉在天台一脸幸福满足地吃午饭,没有食欲的封腾顿时也有了吃饭的欲望,并且心情愉悦,仿佛那是一个解压的法宝。
如此说来,冷情之人从食物中获取的快乐远不如看着别人吃东西获得快乐和幸福来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