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七讲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学两大谜团

第十七讲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学两大谜团

作者: 小葵爱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4-19 17:27 被阅读34次

    第十七讲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学两大谜团
    本课的上半节继续讨论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下半节试着解释心理学的两大谜团。

    1.1
    印象(impression)的形成和影响

    1.2
    对特定群体的看法-教条印象(stereotype)2.1小谜团2.2大谜团



    1.1印象(impression)的形成和影响


    第一印象很重要。由于confirmation bias的存在,为确认固有的观念而倾向于重视有利证据,而忽视或歪曲不利证据。相关实验,在上第一节课之前,有一半的学生被告知,教授很严肃冷酷,另一半,告知教授很和善,幽默。在结束后的调查中,学生对教授的印象更偏向于开始被告知的性格。【第一印象形成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见面,也包括口口相传,网络聊天】【同时,不仅仅是对人,对事件也有第一印象,比如上节课对中医的看法】

    第一印象的形成很快,
    【问题1,猜猜第一印象的形成需要多久?】
    第一印象有一定的正确率,包括判断“大五性格(BigFive)”,同性恋。快速形成的第一印象,不是完全正确,但是比随机判断的正确率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他人的看法,印象,对当事人有什么影响呢?心理名称叫“自证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sy,或者,毕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如果你被认为/评价/期望有类似的特征,进而你会表现出该特征。


    【问题2,谁记得曾经的一个出自春晚的春联完全表达了这个现象】

    有名的实验: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

    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个人问题,此题无答案,欢迎讨论。之前讲过IQ的高遗传性。只有非共享环境能有一小部分的影响。这个实验就是影响的一种方式?这种环境对IQ的影响是长期的吗?还是只有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才能造成IQ的永久差别?之前13课讲差异时,提过不同群体的IQ差异不是遗传而是环境造成的,大概就是社会,环境对不同群体(黑/白,男/女)的不同期望值,进而引起的Pygmalioneffect而形成的?同时由于共享环境完全无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高期望,高鼓励并不会产生这种影响。证明这个父母无影响的实验也很好做,找四组,1.在家被鼓励+在学校被鼓励,2.在家被贬低+在学校被鼓励,3.在家被鼓励+在学校被贬低,4.在家被贬低+在学校被贬低。我的猜测是IQ的变化1=2>3=4】


    1.2对特定群体的看法-教条印象(stereotype)


    在15课道德中,通过Robber's Cave的实验讲过人们倾向对非自身所在群体产生敌对意识。如果基督vs伊斯兰,中国vs美国,黑人vs白人。但是stereotype是从另一个角度讨论对群体的看法。


    Stereotype在日常英语中是个贬义词。但是在心理学上是个中性词。

    是指对某一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比如看到类苹果物,觉得它能吃,看到类狗物,觉得它有攻击性。。。

    stereotype的存在是人们有能力对新奇事物分类,并从固有经验中赋予该事物的某种特征。(

    虽然可能是错误的)。

    Stereotype的积极方面。
    1stereotype并不一定都是坏印象。比如你可能认为Yale的学生都很聪明

    2stereotype基本上很准确。
    【在生存中stereotype很有用,所以stereotype才能作为人类的共同特征保留下来】

    Stereotype的消极方面
    Stereotype并不是完全的准确。


    【问题3,不准确的来源很多,有人要猜猜吗?】
    Stereotype分为三种,public公开,private私密,unconscious无意识
    公开,就是在公开场合对某群体的看法,比如我觉得城市人与农村人享有一样同等权利

    私密,内心的真正看法,比如农村人都来城里,北京不就乱了吗。
    无意识,就是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对某些群体的看法。

    Paul进行了随堂实验,不过也提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哈佛的网站去做测试-内隐联系测试,我找到了中文版的链接。https://implicit.harvard.edu/implicit/china/
    【我的第一个测试,相比较于年老,你对年轻有中度的自动化偏好。】


    最后,研究这些有什么用?无意识stereotype会影响一些决定。比如警察对持枪犯的开枪与否,可能取决于其对黑/白人的stereotype。又如一些HR在同样的条件下,可能对一些性别有偏爱。

    【问题4,怎么避免无意识stereotype?】


    2.1小谜团–睡眠和梦


    睡眠是一种动机,就像饿要吃,渴要喝一样。


    睡眠分为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和REM(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


    最开始是NREMI(过渡阶段)->NREMII->III->IV(深度睡眠)->III->II->I->REM如此反复4-5个循环,就是一次完整的睡眠。


    根据脑电波,REM阶段的脑电波和清醒时相似,眼球快速转动,但身体放松,也是做梦的阶段。


    为什么要睡觉?有很多种解释,可能最好的解释就是使人体各个器管机能恢复。荷尔蒙,大脑,内脏,免疫系统等等。最好的类比是,你要是修车,要先把车停下来,关上发动机。如果强制不让人睡觉。最后不是困死的。而是因为免疫系统失灵,而病死的。

    从进化的角度,为了减少因视力下降而带来的危险而在夜间减少活动,同时降低能量消耗,减少进食次数

    梦总是让人着迷,特别是哲学家。比如“你现在是活在梦中吗?”又如“你应该为你在梦中的行为而有负罪感吗?”
    心理学的答案是1.你现在不是做梦。2你不用负罪。除非你是经过训练的清醒梦掌握者(可以自我选择的梦)


    【这个清醒梦很有意思,还真的有训练步骤http://www.wikihow.com/Lucid-Dream。虽然不知道效果。Wiki上的贴图时用的是太乙金華宗旨的一副出窍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832563324/
    竟然和盗梦空间也有关系。因为可以清醒做梦,所以要有能力判断现实与梦境(Realitytesting)http://en.wikipedia.org/wiki/Lucid_dream

    根据刚才关于梦的过程,每晚大约有4-5个梦,梦留下的记忆很脆弱,如果是在REM阶段惊醒,梦的记忆比较深刻。如果准备记录自己的梦,最好的时间就是刚刚睡醒的时候。

    dreambank.net已经收集了2万多个梦。大多数的梦都是不好的,并不是那种噩梦,不过从0到10,多数都是在5.5左右不好的程度。

    女生希望自己能梦到浪漫,历险。男生更希望梦到和陌生美女ooxx。大约有10%的梦是和性有关的。

    【问题5,最常做的梦是什么?飞?坠落?被追赶?】
    为什么做梦?佛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并没有科学的证据支持他,(具体参见第三课佛洛伊德)。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梦是整理记忆的副产物,就像是睡眠是整合身体的一个过程。在睡眠过程中,记忆被分类整理到大脑的不同部位,就像是电脑备份一样。但是在整理过程中,一些记忆碎片随机闪现在意识中,彼此连成故事,就成了梦。从这个角度讲,梦并没有任何适应环境的作用,只是系统的一个副产品。【换句话讲,可有可无,在进化中没有任何优势。不会因为有梦,或者无梦,多记了几个梦,而形成任何生存优势。】


    2.2大谜团–笑(出声的笑)


    不知道有多少人观察过婴儿的笑声?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笑是一个超级不解之谜。为什么人类在一些特别的场合发出这种奇异的噪音?这对个人,群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注意,这是分析一个心理现象的典型思路。而不是直接的灌输答案】


    近十年来,Robert Provine专注关于笑的研究,他和他的学生在各种公共场所搜集笑,以及原因。大量数据显示,大多数的笑的原因,并不包括任何形式的笑话,或者幽默。【研究的第一步,搜集大量可观察,可分析的数据,现象】


    再看看,我们对笑声知道些什么?笑声是人类共性,跨文化,跨种族的共性。很早就显现出来了,大概3个月的婴儿就会出声笑了。目的是社交,交流。因为它声音很大,它不像饥饿,饥饿是无声的,不需要向他人传达信息。

    但是所有有声的现象,都是为了向他人传达信息。【

    分析现有资料,认知,信息,】


    笑声是不由自主的,而且富有感染性。最好的例子就是看情景喜剧,是的背景笑声,你会因感染,而跟容易笑出声来。


    动物也有类似的发声行为。猴子在攻击时发出笑的声音。黑猩猩在彼此胳肢是发出笑声。


    咯吱的定义是身体接触,作为虚假攻击的一部分。注意一定是双方明了的虚假攻击。没有人被打劫后还哈哈大笑的。


    进而,推测,

    笑是虚假攻击的信号

    ,和相对应的反馈信号和群体攻击的信号。【给出猜测】


    再对照之前整理的案例,大多数笑,来自揶揄,取笑,甚至某种程度的侮辱。大多数的笑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攻击因子,不过都是轻微的,或者是非真实的攻击。


    另一种现象,就是集体攻击。比如在一个团体作恶时,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总是整体发出笑声,作为整体攻击的信号,同时增加团结度。可以参考地痞流氓调戏民女时,每个人狞笑的嘴脸。


    对于笑,并没有一个定论。还有一种说法是,当不好的事发生了,不过不是发生在你和你亲人的身上,而是发生在他人身上。【个人的一个例子,有个朋友用热油刷锅,突然犯2,忘记是油,还以为是水,结果红烧猪蹄。大家乐不可支。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就是喜剧】
    总之,现阶段能总结到的幽默的共性是,有伤害形成,并且很轻微(轻微到不能引起同情,共鸣,恐怖,悲哀等情感,反而释放了别人的侵略情绪),比如路人踩到香蕉皮摔个屁股蹲,我们会觉得可笑。但是如果摔倒,磕到脑袋,脑浆迸射,应该没有人再觉得可笑了吧。所以幽默中的伤害是有共性的,比如尴尬,黄色笑话,某些脏话,香蕉皮,脸上的米粒,掉裤子之类的。而且还要有一定程度的突然性,或说不可预测性。

    【问题6,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咯吱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七讲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学两大谜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jh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