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
《浣溪沙》本词借暮春之景,抒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情感,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易的感伤与惆怅,表达了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心境。
选自《纳兰词笺注》。纳兰性德,字容若,清代满族词人。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知识的作用,激发人们认真读书,完善自我,对青少年的读书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选自《玫瑰树》。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
《不求甚解》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就其根本思路来说,乃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选自《燕山夜话》。马南邨(cūn),原名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14.《山水画的意境》的中心观点是,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身临其境,对客观对象长期观察。
选自《李可染论艺术》。李可染(1907-1989),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15.《无言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也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
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