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知识不是老师讲一遍,你记住了,那这个知识就属于你了。我告诉你,你听的那只耳朵不可能把这个知识真正消化掉,中学以后更是这样子的,课堂上听的那只耳朵,你能转化成自己能力的那个份额会越来越少。
有些人说老师你的意思无非就是听完课,然后去做练习呗!当然我不会这么浅显哈,我说的这个自我建构跟刷题练习是两回事。
你记住了,课堂上你想要更好的去消化掉知识,尽可能的去掌握成你自己的能力,那你就不能一张白纸去听课,你必须提前一排自主学习。很多问题你都提前已经思考过了,那你在课堂上,就能够与老师的思维同屏共振,你没有想明白的地方,通过老师的讲解,你会受到启发,而且这个启发,一定是你已经深入思考过了,还有那么一点点困惑的情况下,老师的启发才会有价值和意义。
课后你做练习,如果知识点没有理解通透,没有把前前后后来龙去脉搞清楚的情况下,你就去刷题,那就是费力不讨好。
那么课后应该怎样去完成数学能力的自我建构呢?
就是你要把知识通过课本例题,通过定理定义,把这些概念性质给琢磨明白了,你再去做练习,并且你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哪一点你没有琢磨明白,或者说你已经出现了错误,你就得自己返回到知识点的部分再去琢磨,去理解,完了以后再回到解题练习,当即去完成错误的自我订正,并且做好备注,提示自己为什么出错,那期末考试之前,你把这些错题备注的地方挨个捋一遍,然后验证一下自己,你现在能否完全做对,这个过程就是数学能力自我建构的过程。
而不是说你刷了多少题,记住了多少这个题型技巧,那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想要数学立于不败之地,那就得立足到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去夯实自己的能力,或者说去找规律,然后利用规律去优化自己的效率,这个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不是老师能够直接讲跟你的,更不是补课能够解决的。
所以我反复跟大家强调,数学、物理都是学生自己学明白的,不是老师教明白的,明白只能是学生自己去琢磨明白,任何人替代不了。
所以你得学会自主学习,这就是学霸和普通学生最直接的区别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