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一度》,是韩寒认为更能代表自己的一部作品。集合了韩寒的随笔、杂文和短篇小说。有童年的回忆,有校园生活的纪录,有读书笔记,还有韩寒获奖新概念的作品《杯中窥人》等等。书中很多文章是韩寒在学校时就投稿发表过的,比如江苏的《少年文艺》,韩寒还收到饶雪漫老师的鼓励信,这也是韩寒文艺之路的开始。
本书共19篇文章,其中我最喜欢这些。
《第三个人》,知道了韩寒生于1982年,在自由广阔的小村庄度过,童年的时光,无拘无束,开心美好,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小学时的韩寒,品学兼优,是三好学生。从那时起,韩寒就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经常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而且眼睛百看不坏,视力绝佳。常常看得兴奋之际,被父母没收书,逼其睡觉。可是爱看书的韩寒,等父母睡着以后,再拧亮台灯,继续沉寂在书的海洋中。广泛的阅读,让韩寒比同龄人早熟,从小就写得一手好文章。韩寒的童年是自信的,自信的童年多美好啊,如果有来生,我希望自己的童年,也有喜欢的书,陪我成长。当然那时候的韩寒,也是很狂的,也不是所有老师都喜欢韩寒的文章。有老师说韩寒文笔下流,韩寒说自己气得宣布,今后一百年里,我们初中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超过我韩某人。就像当年《三重门》问世之时,韩寒宣布,五十年内无人能及。后来有人问过韩寒,长大后会不会想要回去修正自己的观点?韩寒回答:如果总想着修正自己的观点,十几岁就会活得像个老头,就失去了自己少年的快意。韩寒说过的话,有些确实夸大其词,但是想想少年之时的我们,一样如此夸过海口,发过天大的誓言,却早已被我们遗忘在时间的长河里。
热爱自由,生性不爱受困的韩寒,常常违反班规,被罚抄班规二十遍,每次他三支笔一起握。为此韩寒调侃自己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这样三支笔一起抄写的事情,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我记得自己不是抄班规,而是抄写作业,因为那时候老师布置作业时,总喜欢让我们抄很多遍,只能用这个方法更快一些。
韩寒有长跑的潜力,长跑成绩一千五百米跑进了五分钟,作为体育生进了市重点的松江二中。韩寒偏文科,所以中考前拼命补理科,那时候语数外每科的总分是120分,韩寒数学竟得了115分,令其吃惊不小。更让人吃惊的是语文只考了94分,扣掉的十几分还是韩寒一直引以为傲的大作文。韩寒调侃是因为自己没写光明面。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有把握的却失手了,而没有把握的却意外得收获,还是顺其自然好了。
进入市重点的韩寒,与文科相关的社团都参加了,例如:广播站、合唱团、文学社、校刊编辑组,后来又一个个全部都退出。韩寒说因为这些都很花时间,主要是会议不断。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因为高中之时长跑,得过冠军,所以进大学后,也偏爱体育,只要与体育相关的社团我都参加了。体育部、武术部等等,最后也全部都退出。有些方面,人终究是会变的,曾经喜欢感兴趣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厌恶,提不起丝毫兴趣来呢?想想当初的那股兴奋劲,再对比现在,有时候我在想,这到底还是不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只是不喜欢了,仅此而已。
韩寒说到写文章,写得好不好,不见得是作文课上听来的,而是从各种书上看来的,看多了,自然水到渠成,下笔如有神,而不至于一篇文章写好,笔杆头已经被咬的不像样子。其实古人早就说过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兄弟成长于天蓝年代》里,我很认同韩寒说的那段话:“我始终自私地认为,快乐是不能分享的,痛苦是不能分担的。这些东西最终还要靠自己去消化。”有时候我会分享快乐,但是我很少分享痛苦,因为我发现,大多数人会把你的痛苦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弄得天下皆知,而且别人知道你的痛苦过后,回馈的不是安慰,不是共情,而是流言蜚语,是取笑,是歧视。后来的后来,我终于学会了自己去消化,时间会让一切云淡风轻,你会遇见新的一切。
《书店》不予评价,因为写得太好了,特别是第一篇,只有亲自看原文,才能欣赏其中的韵味来。曾经逛过不少书店,书店里的人生百态,确实如韩寒说的一样。
《求医》,也是韩寒写得非常精彩纷呈的一篇文章,说出了我们心里想的,却表达不出来的心声。文中描述的那些疾病,在我们读书时代都有发生过,主要是集体宿舍,大家卫生意识不强。至于那时候的医生,确实如文中所述那样,太凶巴巴,而且那些字只有医生自己认识,如文中所写的“现今看不懂的字,就是所谓狂草,医院更是汇聚四方狂草专家的地方。一个医院可能一辈子称不上医学家,但一进医院就意味着你是书法家。
《永远的远方》,说到一个人要去往远方了,但因为价钱的原因,不去了,说是等工作了再说。于是韩寒说“工作了以后,定会诸事烦身,再为自己找理由推脱。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想去远方的人去不了远方的原因。但去不了也好,可以让远方永远在心里保持神秘感,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想去远方的原因。”是的,没去的地方,说明没那么想去,真想去一个地方,是一定会实现的,只是没那么想而已。
《小镇生活》里有很多笑点,最喜欢其中的三段。
其一:“小镇非常古老,分两个镇区。古镇区的明清建筑保留完好,政府正要开发这里。游人尚不如织的原因是,小镇一来名气还不响,二来没有过哪个名声显赫的人物在明清两朝里住过这里,缺少名人故居,所以对一些没有文化的游人来说这里缺少了一种文化底蕴。政府常抱怨明清的文人没眼光,只知道人多力量大,成群结队往周庄跑。”
其二:“我的书稿只开了一个头,然而这个头开得十分不满,所以我决定择个黄道吉日重开。”
其三:“我已不忍去大佑的店里看生意状况。每次去,大佑总是说,你小子总算来给这个如水画轩增添生机来了!我基本上每次去都会带一两幅画去柳永弄的旧屋,还要在街上招摇一下,以说明如水画轩还是欣欣向荣的。然后,第二天大佑再做贼一样抱回去。我说,大佑还是我帮你送回去吧。大佑说,这个千万不可,让人看见以为你是来退货的。”
每次读这几段,我就莫名开心,真佩服韩寒的有趣的文笔,有那么多读者,被那么多人喜欢,是有道理的。
《早已离开》,写到韩寒在学校送喜欢的女生回宿舍,可惜,教学楼到寝室的距离太短。犹如韩寒自己描述的“从教学楼到寝室的距离,基本等于大的学校男女厕所门的距离,三步一走,就送佛到西了。我只好把我要说的东西写在信中。信纸一套要抵我一个月四十分之一的生活费,但为了精神上的快乐,我不得不放弃物质享受。”
那时候的爱情就是那么简单,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总觉得距离太短,时间太匆匆。没说完的话,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买上好看的信纸,再在好看的信纸上给心上人写信。
那个纯真的年代,多少人和韩寒一样,为了精神上的快乐,放弃过物质享受。也只有那个时候,人才不现实,才会做那些傻事吧!
题目是早已离开,原来结局早已写在了开头,分别就分别吧,只是别太用力。
想起不知道谁说过一段话:“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就好像是一辆浩浩荡荡驶过的列车,途中纵使有千般风景,可是有些人有些事,注定只能在你的生命里出现过一次。哪怕你们曾经一起创造了那么多快乐,纵使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的幸福,可最后还是要遗憾地说一声再见,祝他往后余生安好。当陪着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再不舍,也要笑着挥手告别。”
只是我不明白,上天为什么要让两个没有结果的人相遇,分别过后,还要花时间去遗忘,要内耗那么多元气。为了避免结束,当初不开始多好。
《一起沉默》里,韩寒把自己吃醋的心理,也描写得有意思极了。“学校电台电视台都盛邀磊子去露声露面。几个礼拜后,磊子的名字连躲在实验楼里只会解剖青蛙的人都知道。我的女友也对磊子大起敬意,并向我要了一张磊子的签名照。为此我大吃其醋,但最终挑了一张磊子最丑的照片交上去。”
这就是幽默风趣的韩寒,把最丑的照片交上去。很多人其实都会这么想,但是不会如此直白地表达出来,这也是韩寒的可爱之处。
书中还收录的一些文章,早于韩寒所写的处女作《三重门》,更直白展现了韩寒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却有如此大格局的人生视野和感悟。不变的是,文风依旧幽默诙谐,独树一帜的语言魅力,让人百看不厌。难怪韩寒说,这部作品更能代表韩寒,确实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