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一个人,只有通过朋友与世界联通,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自己。
苏轼是一个无友不欢的人,他喜欢热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他不怕忙,不怕闲,最怕闷。
苏轼与秦观相会,秦观一直把他送过秦淮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与欧阳修“亦师亦友老仙翁”,“我老将休,付子斯文”,他们师生传下的是沉甸甸的道义的担当,欧阳修关心的不是个人名望,而是文统道统的承续,他欣赏苏轼的不只是文采,更包括人品、气度和志向!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可不止是恋人,对于苏轼来讲,真正的朋友是孕育在不同躯体里的同一个灵魂,所以分离片刻就会互相想念。
苏轼在徐州任上与参寥子(僧人)相识,两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他们的默契与得意都在书信中悄然传递,给后人做想象的酵母。
苏轼与弟弟苏辙手足之情,但也是知音,他们一起长大,共同学习,共同玩耍,不论是登山临水,还是悲欢离合离日胜多,但手足之爱平生一人,从未改变,在政治上,荣辱与共,生活上同甘共苦,精神上相互勉励,这样的兄弟之情着实令人羡慕,感动,历史上兄弟阋于墙的例子很多,苏轼和苏辙这样的手足之音,实为难得,“二苏胸中万卷书”,《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千里共婵娟”说的就是他们兄弟的故事。
凡事向内求,结识不同志趣的人,就是给自己的灵魂一处平稳的安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