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到这一课时,觉得离端午还远,就打算按部就班地上。可是,当我一站到讲台上的时候,觉得还能上得更有趣。
孩子们课文已经读熟。我让他们合着书,想要考考他们,对课文内容记住了多少。
第一问:端午粽是啥时候吃的?
第二问:那端午节是啥时候啊?(强调是阴历)
第三问:那端午粽是什么样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回答,毫无章法。后来我找了一张纸当粽叶,引导他们按照“外面...里面...中间”的顺序描述。当他们说箬竹叶,我又提示什么样的箬竹叶呀?后面孩子们大多自己就能加上白白的,红红的等形容词。再次复习关键词“一...就”,在味道处复“又...又...”在讲课,我边动作边让学生尽量俺现在原文内容描述,孩子们说,老师,太香啦,我想吃粽子啦!我说,那咱们再读一次作者写得粽子是什么样的吧,你看人家写得多美味啊!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带着感情去朗读了。)
之后学了四个简单生字,放手让他们自己观察。展示了写得特别好的。
今天上课。我启发,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十分好吃,还有很多(生:花样),我问什么是花样啊,有几位同学立刻想到了前几天学的“各种各样”。我在黑板罗列出来“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然后我又补充了我爱吃的“蜜枣粽”。我先示范包粽子:参考第二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包,刚刚开始学生说的不流利,我在旁边补充提示,后来越说越好。孩子们的包粽子比赛越来越火热,包了:绿豆粽,黑豆粽,草莓粽。当然,这些粽子不一定好吃,但是孩子们很有想象力,语言表达特别流利。
这一节课有滋有味,有说有笑的端午粽就结束啦!
上课有趣,孩子们能有更多收获,我也会轻松很多。慢慢加油!
如果能再创设情景,我当妈妈,让学生当孩子,来说服我更好。想吃什么粽子,并用语言(怎么做的,味道)说服我,也许更有趣。可以尝试。
后续:
上完课第二天就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对我说:“老师,你喜欢蜜枣粽,我也喜欢,我给你带。”当时,我笑笑没有当真,觉得姑娘已经很有心了!
今早我坐在班里看语文书,等学生进班门,郭玥背着沉沉的大书包走到我旁边,手一伸,“给!”清脆响亮,又有些骄傲。我好奇地从书中抬起头,一眼就看到桌子上的透明塑料袋里装着两个粽子,一看就知道包粽子的人手艺不错,没有多余的粽绳和粽叶斜逸而出,表面干净,有棱有角。我侧过头看着她,她笑着,那么骄傲,小辫子还一晃一晃的,没有掉光的乳牙稀稀拉拉的,更显天真可爱。我语调轻扬:“送我的?”“嗯!”郭玥重重地点点头,“这是蜜枣的,你说你喜欢蜜枣粽。”我心内感动不已。其实那天只是为了讲课需要才那样临时发挥了一句,我本是不爱吃粽子的,没想到这个小姑娘竟这般记在了心里!
看着郭玥小脸上的自豪,知道她这是完成了对于她来说非常有意义的壮举。我摸摸她的小脸,告诉她:“太好了,我最喜欢吃蜜枣粽了!”并告诉她,我打算中午一个,晚上一个。她心满意足地才回到座位上放书包!
能被学生惦记着,这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