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划重点
1.因为刻板效应的存在,会使人在认知某些事物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难以做出正确的评价
2.了解刻板印象,可以有助于我们与人相处时“以偏概全”,增强识别意识,不为刻板印象所左右,从而修正自己的判断。
3.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01一万个叙利亚人和一个出租司机
汤姆和亨利正在酒吧喝酒,约翰进来问酒保:“那不是汤姆和亨利吗?”
酒保:“是啊,就是他们。”
于是约翰向汤姆和亨利走去,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嗨!你们最近在忙些什么?”
汤姆:“我们在计划第三次世界欠战。”
约翰:“真的?那会发生什么事?”
汤姆:“我们会杀一万个叙利亚人和一个出租车司机的。”
约翰惊呼:“为什么要杀一个出租车司机?”
汤姆转身对亨利说:“看吧!我就说没人会担心那一万个叙利亚人嘛!”
叙利亚作为近年来战争的频发地,与战争相关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约翰对此已形成刻板的认识,结果只将关注点放在了出租车司机身上。
刻板效应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即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
由于刻板效应,人们对某一类事物进行判断时,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使人们能够迅速了解某人的大概情况,有利于人们应对周围的复杂环境。
但是,也正是因为刻板效应的存在,人们总是在有限素材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某些事物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难以做出正确的评价。
Munro(1997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把学生分为对同性恋者有高低偏见的两组。随后每个学生都读了两篇有关同性恋研究的文章,其中一个结论和刻板印象一致,即同性恋被认为与性行为有关;另一组论是二者没有关系。让这些有高低偏见的学生在评价每项研究的质量时,高偏见组的学生更多的采用了认为同性恋和性行为有关的那一项研究的信息。
02一个好名字真的很重要
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警察,抓到了三个嫌疑犯,三个人的名字如下。
贾玉林
王大磊
李廷秀
这三个人中有一个是在闹市中行凶的地痞,请问你的第一反应哪个人是这个凶手呢?笔者做过多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人第一反应都是王大磊。这就是关于名字的刻板印象。
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具体的选择,例如,到底是否和我们合作,到底要提拔哪个人成为领导,谁更不可靠一些等。在社会中,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因此,一个好的名字也会带来好的运气是有科学根据的。
在中国古代,有着一套完整的给孩子命名的理论方法,叫做五格起名法。这应该是人类最早研究姓名对命运影响的一套理论了,只可惜,在当时没有科学实证的传统,不能像现在科学那样做对比试验,进行科学统计,否则势必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英语环境下,这个名字的影响同样成立。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统计,那就是在大纽约地区,名字叫Cathay的人做财务相关领域的人数远远大于平均水平。而叫David或者Chris的人往往命运多舛。
我们可能不方便改变自己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现在许多网络公司的做法,那就是公司中的每个人都给自己起一个花名。我认识一家国内著名电子商务公司的一些员工,他们公司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花名。我至今记得的还是他们的花名。
03刻板印象随处可见
刻板效应这种人性缺陷使得人们在认知他人时,在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很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这认知偏差会通过你的职业背景、籍贯、学校、你的衣装打扮甚至姓名等因素被触发。
生活中我们习惯给他人标签,我们把长相可爱的小女孩称为“小萝莉”,贴心的男孩称为“暖男”,成熟的男人称作“大叔”,爱吃东西的人叫做“吃货”。这些都是贴标签的表现。
我们甚至不愿意动脑筋,直接给他人贴标签,这样一来几个标签就成就了你对他人的评价,这也是刻板印象的表现。除此之外,在生活中我们喜欢讨论各种类型的话题,不同的人讨论的话题不相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男人常常谈论的话题多数是科技、财经、时事、军事、建筑、汽车、体育等领域;而女人关注的话题就比较生活化,比如娱乐、生活、时尚、旅行、美食、养生等,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我们对男女性别差异所形成的刻板印象。
关于职业的刻板印象,有人认为电视工作者,好工作且轻松,能够经常见到明星,可以拿到明星的签名照,熟知娱乐八卦等……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只是通过刻板印象,把这份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简单化了。
说到商人,就和“唯利是图”联系起来,说到军人,就认为威武、刚强、守纪律,这是在职业上的刻板印象;
认为青年人单纯幼稚、容易冲动,老年人经验丰富、保守、稳重,这是在年龄上的刻板印象;
说到上海人,就认为比较灵活、善于应酬,就到北方人,就认为比较粗犷直爽,这是对不同地域的人的刻板印象;
看到胖人,就认为性格比较乐观开朗,看到瘦子,就认为比较小心眼认死理,这是关于外貌的刻板印象。
虽然说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各个国家,无论是走出国门旅游还是去外国工作,都变得更加方便和容易,但是似乎这并没有真正加深各个国家对彼此的理解。还是有不少刻板印象,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对中国人有哪些刻板印象吧。
中国人擅长数学。在美国电影中如果有书呆子的角色,一般都会由华人或者是其他亚裔来扮演。在美国人心中,中国人就是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不会在重大场合表达自己,也缺乏创新意识。但是近些年中国制造的崛起,也令不少美国人改观,只能说任重道远吧。
中国人都会功夫。有位美国纽约的小伙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很害怕中国人,因为“如果他们愿意,可以在三分钟之内把美国从地图上抹去”。他觉得中国人危险的原因是中国人都会功夫,连中小学生每天的早操都被认为是在练习武艺。一些沉迷中国武侠小说的美国人,真的认为中国人都会飞。
看来,增进文化交流非常必要且紧急!
了解刻板印象,可以有助于我们与人相处时“以偏概全”,增强识别意识,不为刻板印象所左右,从而修正自己的判断。
04请一个美女一起拜见客户的确更容易成功
人们常常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恰当的印象。这种试图控制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印象的过程和现象,在心理学中叫做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也有人称之为印象整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社交动机在实践生活中的一种体现。
衣服颜色也会对别人心理造成影响,一项心理学统计表明,在跆拳道等比赛中,两名队员水平相当,裁判给红衣服队员的分数比穿其他颜色众员分数高出13%。红色被人感知为强势,如果你的客户喜欢强势的风格,红色是好选择;要显示专业,选择黑、白等冷色系颜色;要让人觉得亲近,要选择橘黄等暖色系。
在打扮上,用户总是认为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的人是职业型的雇员,而身着Golf休闲衫的人可能是企业的老板或者投资人。戴眼镜的人总是给人爱读书、喜欢各种学术理论的印象。衣装随便、打扮另类会让人以为你是在参加一个黑客大会。你的服装反过来也可以影响你自己的言行。同样一组人,在穿西装打领带的情况下,行为更加绅士和谦让。而一身运动装则会让你自己感觉更有活力。到底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要看具体你想给用户什么样的印象。如果你想给用户一个精于技术、一丝不苟的印象,那么职业味道十足、比较光鲜的衣服一定会为你减分。
另外一个事实是,你的外貌,尤其是身高,也会影响别人的判断(这也是让作者十分无奈的一个事实)。实际情况表明,一个漂亮的外表、高大的身材,的确会让你给别人更可信、更成功的印象。虽然有好多人列举了拿破仑、丘吉尔、蒙哥马利等众多伟大人士身材都十分矮小的例子。但是这看上去更像一种对于身高不足的人的一种安慰。实际的心理学统计数据表明,身材高大的人的确更容易比他们的同辈获得更大的成功。而上面列举的那些矮个伟人可以看出来有个共同点,他们比普通人更加强势,甚至会走向性格的一个极端。在实际生活中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才能成功。当然,你可能无法改变自己的身高,但是你可以适当地打扮,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看、更加挺拔有精神一些。
你无法改变自己的生理特征,但是,你至少可以改变和你一起去见客户的人选。
心理学表明,人们会本能地认为和一个美女在一起的男人更成功些。这是人类从远古进化而来的一种本能。那些可以得到漂亮异性青睐的雄性往往更加强壮,更加迅捷。这种现象在人类自己定义的社会规则更多地主导了人类社会的行为之后被掩盖了。不过这种远古的法则却仍然影响着人类个体对别人的认知。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挑选一个美女一起去见客户吧,这样你的话会有更多人相信。
05给合适之人以合适之位不容易
如果受到了刻板效应的影响,管理者将很难对某些员工做出公允的评价,进而在进行职务设计的时候,将不适宜的人才安排在了不恰当的职位上,某些适宜的人才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Kevin平时不善言谈,他很想调换职位从事销售类的工作,但在他的领导的思维逻辑中,销售工作需要较高的口才素养;这位领导认为不善言谈的人难以胜任销售工作,于是便否决了Kevin的请示。
后来,Kevin离开了公司,选择了到其他的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结果他做得如鱼得水。原来,Kevin有着很强的洞察力,懂得细节沟通的技巧,常常可以通过不多的交谈促成交易。
刻板效应对社会人群进行简单化分类,将认知建立在泛化概括的基础上,摒除了例外性,导致认知常常与事实不符,甚至有时完全错误。正确识人与用人是合格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管理者应克服刻板效应的影响,积极修正自己的认知。
(1)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在进行用人选择时,首先刻意剔除掉已有的刻板认识,通过所看到的言行、事实重构自己的判断标准。
(2)常常与员工进行广泛接触,并重点加强与群体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的沟通,不断地检索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从而获得准确的认识。
荐课!来点干货
这不是一套听过貌似懂了、然后一笑而过的哗众取宠之作,我们本着朴实、真实、务实的方式,力求深度提升项目管理的硬功夫、软实力,一起拓宽职业生涯、走出困惑。
咱们彼此搭个肩膀,共同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中更多的未知项。
【配套书籍】《项目管理实践三法》,郭致星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12
本文作者|郭致星
本期编辑|小圱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实践三法”之《管法:从硬功夫到软实力》
特别敬告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