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73584/832c4f3aa22a9edf.png)
文/老春(原创)
“等秋后忙完了,你俩就跟我们上楼住吧,这房子冬天住着太冷了!”
这是秋收时东子跟他父母说过的话,可如今都下了三场雪了,东子爸却始终未见东子开车来接他们老两口上楼。
“这是咋地了呢?该不会是不想叫咱们去了吧?”
为这事儿,东子爸没少跟东子妈絮叨。
“不能,他可能忙乎忘了,等哪天我问问他去!”
每次东子爸阴沉着脸问她时,东子妈都会这么安慰他。
可眼见着下了三场雪了,这天也是一天冷似一天了,却始终未见东子开车来接,东子妈的心里也觉得失望起来。
其实,东子还真是想在冬天把爸妈接到楼上去住。毕竟,楼里有地暖,住着舒服。再者说,农村柴火也越来越不好打了,冬天取暖又需要烧很多柴火才行。细算下来,烧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再者说,父母就他这么一个孩子,为了给他结婚,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并借了一些外债才给他在县城里买了取暖楼、买了车结了婚,他不管谁又能来管呢?
但接父母上楼,有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一是生活费用的问题,二是婆媳关系的问题,这都不好处理。一旦哪个地方处理不好,就会事与愿违,弄得鸡飞狗跳不说,还会让自己夹在中间更难做人。
当然,更主要的,是媳妇儿根本就不同意跟两个老人在一起生活。说是养活她和孩子都费劲,再来两个人咋养?
东子没有工作,又没有技术,平时就只能打打零工,开开黑车赚点儿生活费。东子媳妇儿也在外面打零工,然后两口子春天回村种地,秋天回村收地,冬天卖了粮食就是他们家这一年主要的收入。
家里的土地平时主要靠东子的父母照顾。城里花销大,冬天卖粮食的钱,东子父母大部分都给了东子,他们只留一小部分零花。
饶是如此,东子的日子过得也并不富裕。这怪不得谁,毕竟在城里生活的费用还是太大了,不只是水电费,就连扔个垃圾也都要缴费,离开钱简直就玩不转转,这是最让东子闹心的。
可人活着毕竟得要个脸面,尤其是在赡养父母这个问题上,东子可不想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地戳脊梁骨。
何况,村里和他年龄相仿的亮子、大兵、小虎他们也都和他一样在城里结婚买了楼的,早都已经把父母接上了楼。如果自己不那么做,自己都过不了心里这道坎儿。所以东子想要说服媳妇儿以后再把二老高高兴兴地接来。
可是,还没等他把媳妇儿说服,他就接到了村里打来的电话,说他父母过去了,让他尽快回村去处理后事儿。
东子一听就急了,心急火燎地赶回去一看,父母果然都硬挺了。
一问才知道,是晚上用炭火取暖被熏过去的。邻居找东子他爸早上帮忙铡草,干喊没动静,敲玻璃也都没人应,邻居知道东子爸一向都起得很早,觉得不太对劲儿,砸开房门玻璃开锁进了屋,才发现东子爸妈早就过去了。
葬礼上,东子哭得异常伤心,还给父母买了纸扎的楼房烧了。可即便如此,东子这心里总还是怀着愧疚,觉得自己被媳妇儿拿捏得太窝囊了,更觉得自己没能让父母上楼去住很对不起他们。
或许,这种复杂的心情过一阵儿也就没有了;或许,这会是东子一辈子的痛,会时不时地搅扰着让他不得心安。谁知道呢!
有时候看看村子里留守的那些老人,突然就会觉得很可怜,对大多数人来说,尽管倾其所有给子女在城里买了楼,可估计他们这辈子也都难以住到城里来了吧。
网友评论